墨花飞动 如兼五彩

来源:艺术研究 2018年04月12日 11:40

彩,像被晕开的墨花飞动迸发出如兼五彩的层次变化.在节目中,董卿...

鄂玉梅 李方海

摘 要:以水墨作花鸟画由来已久,但其发展脉络是清晰可辨的。“墨花墨禽”在元代形成典型样式,流传发展到现代,老圃的作品在综合历代画法之后形成了典型的兼工代写样式,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

关键词:墨花墨禽 老圃 形式美 传承

“墨花墨禽”广义上讲泛指用水墨的方法所画的花卉禽鸟画;狭义上讲是特指宋元时期形成的秉承院体花鸟画传统,以水墨或水墨淡彩的较工致的绘画形式来描绘的花卉禽鸟画样式,也可以说是几近水墨化了的院体花鸟画。这种画以墨代五彩,渲染细致、深浅映发,得画面清新雅致之趣,画法与设色艳丽的院体花鸟画并无太大的区别,是宋元时期形成的又一典型花鸟画样式。鉴于此,历来论及“墨花墨禽”,一般不把“四君子画”、牛马畜兽画归为此类。

就绘画而言,形式是内容的外衣,形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形态、形色、形势三个方面,三者中都有形,是指物象的形状,包括点、线、面等最基本因素,这些基本因素在一个画面中所呈现的形状、色泽、组合方式等等的总和,就是它的形式。

“墨花墨禽”花鸟画样式借助于线、色等元素,将物象的客观色彩统一而为墨色化,形成了同一色相系的墨的深浅、浓淡、湿润干枯等不同变化,最基本的就是深浅层次的组合变化。“墨花墨禽”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不必像其它设色类作品在观者眼中要费力地去体会其色彩的深浅层次、韵律等内容,而是可以一目了然地感受同一色调所呈现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同一的色相只是借助深浅的不同,成为了极易和谐、调适的画面形式元素,可以将墨的层次韵律和节奏感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就是“墨花墨禽”作品样式的形式美所在。

以水墨作花鸟画由来已久,但其发展脉络是清晰可辨的。我们姑且不论“墨花墨禽”样式最初的成因,仅就其发展阶段和形式而言,在发展阶段,我们可将唐、五代定为初见端倪时期,宋代为初成时期,元代为典型样式形成时期,明、清为消解时期,近现代为重塑时期。而就形式来看,按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我们大致可将其分为七类,第一类是五代时期徐熙初见端倪的勾线设色类,即“落墨花”样式,我们无法确定徐熙有真正的传世作品,只能以《宣和画谱》、《梦溪笔谈》等古籍上的描述来想见他的绘画样式:先以线勾描枝叶、蕊萼等的轮廓形状,复以墨渲淡出层次结构,然后再在其上“傅之以色”,“迹与色不相隐映也”;第二类是宋代承继黄筌一路的水墨化了的院体花鸟画样式,此类作品多为绢本设色,以墨替换五彩,精工细染,与设色的院体花鸟画并无二致,以宋人《百花图卷》、赵孟坚《水仙图卷》、宋徽宗赵佶《枇杷山鸟图》等最为典型;第三类是沿用徐熙一路粗笔达意与工致写实相结合的墨花墨禽作品,此类作品主体物往往精工细染,如禽鸟草虫等,其余则略用粗笔点染而成,如徽宗赵佶的《柳鸭图》既如此,灵活运用了双钩和写意技法,工致中不失粗放;第四类是元代标准的墨花墨禽样式,此类样式较宋代样式笔墨语言更丰富,除了有精工细描之法外,还多了皴擦、斡旋等笔法,使墨色层次于粗放中不失工致,画面墨色层次变化丰富,更具表现意味。如王渊的《竹石集禽图》、《山桃锦鸡图》、《竹雀图》,以及边鲁的《起居平安图》等为典型样式;第五类为由标准样式发展而来的简写样式,如元代张中的《芙蓉鸳鸯图》,盛昌年的《柳燕图》等,这类作品用笔简括,既有写生的真实,又不像宋人院体花鸟画那样有刻意的勾勒染色之痕,用的是轻松活泼的没骨之法;第六类为由简写样式发展而成的不求形似求生气的挥写样式,以明清时期的徐渭、八大山人作品为典型,此类作品多泼墨挥写,不拘成法。第七类为现代综合传统各类优点的兼工带写样式,以老圃的作品最为典型,这类作品工写兼具,即粗放又不失工致,很好地秉承了前人的传统,其绘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是值得研究的。

老圃,原名白进海,1955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两年制博士课程班,师从导师张立辰。

老圃的作品以蔬果类见长,绘画题材多是园疏篱果,也有一些农耕物语的器具。他不像当代另一位也是以画食物题材著名的画家李津那样以荤菜的鱼肉为主,他画的题材多是未经烹饪的素食蔬菜以及各色瓜果。白菜、萝卜、蒜薹、山药、南瓜、茄子、竹笋、篱豆,还有大大的栗子、白白的莲藕、以及农人用的柴刀、升、笸箩等等,他将这些人们日常司空见惯的蔬果、物件收入画中,将绘画题材拓展到前所未有的范围。形成了一系列诸如《菜园子系列》等作品,这些作品在他的笔下呈现出的是别样的美感,画面充满了无限生机。

如今,当代各种艺术观念及形式的作品令人眼花缭乱,而老圃的作品在现代绘画作品中,可以说是宋元墨花墨禽样式的典型承继者。他的作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让观者于静观中品味生活的朴素与单纯,其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之探索,可谓合中西之成,其形式美感表现在构图、设色、技法语言等方面。

在构图形式方面,老圃的作品既有精致的小品册页和条幅,也有洋洋大观的长卷。所绘物象多以特写方式成之,许多大尺幅作品,往往通过满构图,让浓重但富于变化的墨色对比,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技法语言方面,勾描、没骨兼而有之,皴擦、点染乃常用之法,破墨、积墨并用,勾线、平涂并举,画面靠笔墨技法形式的丰富变化,形成了优美的节奏和韵律感。

在形象塑造方面,其特点多以墨色为之。靠墨色的深浅对比及留轮廓白线解决形体结构及层次问题。对于梨子、柿子等浅色果品,每以较重墨线勾描轮廓,复以侧锋淡墨向里擦之,使之产生体积感,加上果脐等点缀,产生了极富装饰感的形象。他的《老圃山梨》图最为典型,一大堆装饰意味极强的山梨,在一张残蚀的叶子的衬托下显得尤为清爽可口。用积墨法形成的富于墨色变化的叶子,与简单概括的用线造型的梨子形成鲜明的黑白对比,梨子虽然用线概括,但并不显得简单,梨把与星状的果脐纯用墨线图就,但梨把与果脐周围,以及梨身上的褐色斑点皆用淡墨涂擦而成,与外轮廓向里皴擦的墨色一道,形成了画面的灰色阶,是黑白之间的丰富变化,细腻的勾描与皴擦更显梨之清脆可爱。点线面的对比、黑白灰的形成是画面的形式美的所在。

老圃最常用积墨法,如常见的菜叶、花叶皆以积墨法为之。其言“可先画淡墨,后以浓墨积之;也可先画浓墨而后以淡墨积之”,每以线勾叶筋,再用积墨法形成浓重的正面,以较淡的墨侧缝涂擦,完成反面叶子的表现,正反叶丰富的墨色变化与对比,往往形成了极易和谐的墨韵。如他用特写形式画成的大大的栗子,以及结构表现丰富、细腻的莲蓬,都是用积墨法为之,墨色深沉、浓重,但又有丰富的变化。

老圃的画,勾描与皴擦并举,使技法语言产生丰富的变化。勾描是中国画的造型方式,而在勾描基础上的皴擦涂染则体现了西画的意味。皴擦均体现在结构关系上,使物象既有浓浓的国画线造型的意味,又有西画结构关系的立体表现。

他的用色之道,每以墨色代五彩,通过墨色的深浅映发、黑白灰构成、点线面组合,来表现清新的蔬果世界。但也偶用淡彩,然用得惜色如金,往往只在关键部位用一点淡色,如黄瓜、丝瓜的顶花,菠菜的粉根,山药的土黄,以及浓墨枝叶下的细细的小花、还有捆菜用的淡黄色的草绳等等,都用一种能与墨色相融合的灰色阶,在大面积的墨色表现中呈现一抹色泽,这就让他素淡的画面显得更加雅致,充满活力与生气,使观者看后既有对色彩世界的感知,又能体会墨花墨禽形式的艺术处理。足见老圃素心清幽,关照诸物的洞察力,表现出了极强的色彩转换处理能力与笔墨表现功夫。

老圃的作品皆为其发自内心体会所得,因其少年时居京郊乡间,每在菜垄田畦中玩耍,菜蔬瓜果,映入心帘,自然心有所悟。又遇京城名家林锴先生启迪点拨,传授其国画之技,后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学习,得中西绘画技法精髓,对中国笔墨精神领会至深。以蔬果为题材,乃其志趣所在、心灵独诣的选择,他能够会通古今,应合心手,镕冶物象之神,因而才能创作出构图精当,物象传神,笔墨浑融,意境清新的画作。

不难看出,老圃之所以画出如此作品,必然是对古代墨花墨禽样式有一番深入研究的。元人典型的墨花墨禽样式,其勾勒、皴染、斡旋等笔法,在他的画中皆有体现;仔细观察对比不难看出他对清代边寿民水墨蔬果小品的画法一定是有一些借鉴的。边氏所画的蔬果小品综合勾、皴、点、染等笔法,笔墨蕴藉含蓄,但最善以淡墨干笔皴擦来表现蔬菜、果品、茶具、笤帚、罐子等物件,其小品,生动隽永,各异其趣。通过对比不难看出老圃与边寿民的师承关系。例如,老圃所画的豆荚与边寿民所画的豆荚如出一辙,那圆鼓鼓样子皆为勾皴所形成,通过细致但不失粗放的勾皴和点染,形成不同的质感,将蔬果静物都赋予了紧致而生动的表现,这种兼工代写的形式,迥异于朱耷、徐渭等人的泼墨花鸟,于细腻略带粗放的刻画十分耐人寻味。

总之,老圃作品作为墨花墨禽现代传承的典型样式,有继承也有创新,综合前人的不同的表现,形成了他极具特色的形式美感。

参考文献:

[1]孙丹妍.墨花墨禽[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2]岳仁译注.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3]方杰编著.沈括 梦溪笔谈[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4]老圃 艺术阵线[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