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艺术研究 2018年04月18日 16:50

环境艺术学院举办 校企 工作室实践教学签约系列活动

范旺辉

摘 要:在国家强调教育教学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大背景下,通过论述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指出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工作室模式的创新实践基地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成为学生获得创新技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作室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最近几年,随着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发,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话题。创新与实践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当前,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设计企业对于毕业生在设计创意、动手实践、组织沟通和方案叙述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比以前也更严格。

但是,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仅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把传授知识当成教学的目的,从而忽视了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围绕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研究探索工作室模式的创新实践基地,以工作室为载体构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实践搭建平台。①

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特点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名称是在2012 年《普通高等学院本科专业目录》中,由原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专业更名而来。目前,该专业在不同高校中,所依托的学科基础有所不同,主要有艺术设计、建筑学和风景园林这三个学科。研究方向大体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和室外空间环境设计。②不管是对室内环境还是室外空间方面的研究,都是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研究,具有多个学科交融、渗透的特点。

2.行业要求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创新

近年来,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形成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全国已有千余所高校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涉及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个层次人才培养。③同时,社会上,对于进入环境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实践经验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个好的环境设计师不仅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在设计实践中,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依葫芦画瓢,甚至把这个项目的设计照搬到另一个项目中,都会是行不通的。同时,在签订合同、预决算、施工监理等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对施工工艺和材料都要非常熟悉,所以说,这就要求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实践教学的意识,在实践中启迪思维、培养技能。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相对滞后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是脱胎于美术教育的,是一种以美术或者说是以纯艺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往往对造型、色彩等与美学相关的领域关注较多,比如我们往往以某件物品的造型好不好看来判定该物品的价值,就很典型。我们从来都不怎么重视艺术设计与生产技术,以及经济的联系,在这种发展思路的沿袭下,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比较大的禁锢④。任何一项环境设计案例,小到一件家具,大到整个建筑空间,都不是单纯的造型美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功能使用便利的问题,没有任何一项设计是不受预算影响和制约的。

环境设计因与生产技术及经济结合紧密,它会随着生产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工艺都会对环境设计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把握好环境设计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紧随其发展方向,是高校办学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关键。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总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学科动态必然滞后,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的怠惰,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2.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一切先进的教育理念都需要教师去贯彻,教学目标的达成也需要教师去执行,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养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我们的很多环境设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即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就到高校任职教师,完全没有或严重缺乏实际的项目工作经验,教学案例分析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教学质量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为了能改观这种现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必然成为各大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主要举措,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这需要学校给出时间、空间和激励措施,让广大教师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程实践中去,可见师资队伍的成长需要假以时日。另外,企业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项目安排与学校教学时间冲突;学校待遇不高,企业的设计师不愿意去学校教书等原因,企业在与高校的合作中,也很难有合适的人选,直接用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⑤

3.缺乏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用于教学

作业练习是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假题真做当然可以起到一定的训练效果,比如我们经常评价学生的方案构思巧妙、风格独特、表现技法娴熟等等词汇,都表示学生借此而展开的设计方案达到了一定的训练效果。

但现实的项目案例却往往不是这个样子,真正的环境设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同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定和影响,比如:客户的主观需求(如客户喜欢中式,只想要木质空间等)、空间条件的限制(如场地三面有高楼遮挡,地基东高西低等)、资金投入、施工环境(如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等)以及其它因素等。假想题因未与真正的设计实务相关联,而倾向于理想化和虚无性,必然沦为一场花拳绣腿的假把式。

三、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起源于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包豪斯,包豪斯推行现代设计教育,其办学思想的核心是坚持艺术与手工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与统一,我们平时所说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即从此而来。在教学方式上,实行了最早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作坊式教学。

在作坊式教学模式中,作坊成了教学的主要场地,学生在作坊可以说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各项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呈现出来的教与学的成果是以产品的方式,甚至可以获得企业的生产订单。这样,通过在作坊的工作事实上实现了学习目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综合能力的训练大有裨益。

可以说,作坊的形式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对设计师培养等要求,也是我们今天的工作室形式的雏形。其所倡导的“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理念,符合我国现代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而作坊式教学对环境设计专业实施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非常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当前,环境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大体上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工作室作为正常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工作室中完成企业的实习,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第二,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边教,边学,边做,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不光是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还很强调工作室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学生处在一个真正的工作环境。第三,工作室根据不同的专业或课程模块来设置,依据行业的不同工作岗位来设置工作室的岗位,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来确定老师和学生。

工作室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研究、实践的三位一体,即我们所说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服务于研究和实践,“研究”指导教学和实践过程,“实践”用于验证教学和研究,并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从而使得产学研得以良性循环。

四、工作室实践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把工作室教学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基本文件,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指针,这就要求在这一基本文件当中,把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制度写入其中,使这一教学基本文件,能够因此而变得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得要打破现有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改成以工作室为中心,按照包豪斯作坊制所倡导的那样,我们按实际情况将所授课程进行分类,与行业紧密挂钩,把教室变成工厂,教师也转变成项目负责人,组织安排各项工作内容,以一个个实验项目当成学习内容,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去学习。

2.校企互融,打造工作室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基地

工作室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简单地说就是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设立工作室,并在工作室进行创新实践,使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统一,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与工作一致,这样就可以为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具备非常高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而高超技能的获得,重要的是必须与社会的职业岗位相对接,要不然其能力就是空中楼阁,无实际用途。因此,在工作室中必须营造与行业企业一致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同时,以教学系或学校为整体考虑,在各个专业学科,在专业与专业之间,或专业内部,还可以设立不同的工作室,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工作流程和业务范围打造不同用途的工作室。

3.引进项目,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在“产”方面,利用工作室这样的基地,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外承接业务,让学生在做业务的过程中锻炼成长,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为创新打下基础。

在“学”方面,学生接触并参与学校老师的科研课题或者企业的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的全过程参与,积累经验,使学生在参与、合作、探究的体验中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研”方面,学校以企业生产任务为研发内容作为科研课题,由专业教师和校企合作单位为课题负责人,将科研与教学,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借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打造工作室创新文化氛围

在工作室的创新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比如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依托合作企业,把施工现场的视频带到课堂,实现课堂知识讲授与工地现场教学有机融合对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结合讲解,特别是对于施工工艺或节点造型的视频演示,会比纯粹的课堂理论讲解或单纯的去到工地效果要好得多,在嘈杂的工地现场也是不适合讲学的。

在校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及时准确了解行业、企业新的发展态势,如果能将观察到的新趋势与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其创新能力必将得到激发。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建立工作室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基地,营造创新实践氛围,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成为学生获得科技创新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李颖,康铁钢. 建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构建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81-82.

②郑曙旸.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J]. 雕塑,1997,03:23-25.

③刘谊. 浅析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J]. 美术教育研究,2014,01:149-150.

④赵农. 中国艺术设计史[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

⑤祁焱华,范晶晶.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研究[J].美术大观,2014,(166)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