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民俗服饰课程建设

来源:艺术研究 2018年04月29日 12:01

课程规划 理念先行

摘 要:民俗服饰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民俗服饰文化的认知、探索、分析与应用。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课程建设,旨在将设计师的能力分解到学生培养的不同层面,以设计师的标准进行课程的教学培养。培养具有全面知识构架和系统思维、具有发现、推理与解决问题能力、具有批判性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综合性设计人才。带着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优化课程,运用阶层式步骤教学、项目式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探索与创新应用。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 民俗服饰 课程建设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本世纪初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即为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系统性产品开发、设计、运行的周期为载体,培养学生知识积累、个人能力、 团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005年汕头大学首先引入了该项教育模式并在不断地推进中,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提出EIP-CDIO教育模式。EIP指的是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职业化(Professionalism)强调做人与做事兼具,人文精神与工程实践并存,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2008年12教育部确定了汕头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18所高校为第一批CDIO工程教育试点高校,随后的几年中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不断深入推广。目前有一百三十多个国内高校加入全国 CDIO工程教育联盟,并不断地围绕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 CDIO工程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及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发展。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CDIO教育模式在众多专业和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培养成果显著。但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工程专业,着力于培养工程师。对于工程教育理念与艺术学科的结合与应用还处起步阶段,在学科交叉的今天,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艺术设计学科的民俗服饰课程建设,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师,进一步推进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应用与传播。

一、民俗服饰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民俗服饰课程是服装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程服装设计和中外服装史论的延伸,此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向学生介绍民族民间的人文风俗、服饰艺术特征、手工制作技艺,多层面、多角度的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层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俗服饰的构成要素、风格特征、文化内涵、审美观念等,并能灵活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培养学生延承传统习俗、立足本土文化、挖掘区域特色、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在目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运用以教师理论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并辅助相关动手实践环节的方式。这个传统的教学方式俨然与教育的发展方向不吻合。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长期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重“分”轻“能”难以激励兴趣。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考”的思维并未完全改变,评价方式为平时作业和综合设计为标准,考核形式较为单一。学生为了获取良好的分数和学分,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兴趣与专业能力培养,仅仅在评分的作业上很下功,闭门造车的情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的选课学生都是为了获得成绩和学分,在学习之初就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教师的教学规划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两个方面来看都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课程考核而言,它本应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学信息的一个沟通介质,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程考核来了解与检验教学成果,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学生也可以从考核中看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发展自身的专长。然而目前的课程的教学考核更加关注学习的效果,本末倒置的忽视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缺少了教学主观上的能动性和学习的个人积极性。

重“展”轻“析”难以深度思考。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课程的教学也更多的运用图片和视频来进行讲解,这样的授课形式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方式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能够根据图片的展示而深入的分析艺术表现中呈现出民俗文化的内涵。教师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出更多民俗艺术形式,不自觉的会出现走马观花的授课形式。看似大信息量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重点模糊、没有深入的问题,浅尝辄止的大信息量不利于学生进行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深度的思考。

重“理”轻“体”难以致用创新。就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执行课程课时压缩,部分教师为了全面完成教学内容,就利用课堂三分之二时间进行讲授,只在其中一个民俗服饰材料与工艺一节中穿插了动手实践的环节,并以此辅助课程考核的综合设计。鉴于这种课时分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实践时间就很少,专题体验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这样的情况容易滋生学生安于现状、懒于动手的坏习惯。同时受到学生人数的限制,教师在学生的实践过程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广泛指导。也很难洞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思维的拓展,毕竟文化的理解和设计的构思需要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和创新。面对这种问题我们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更多的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引导学生养成学生勤学好问、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解决和改善民俗服饰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进一步扭转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动手实践;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忽视团队合作精神;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教学现状,将CDIO工程教学模式引入课程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将这种工程教学模式与设计课程相结合,不能是全盘接受,需注意慎重取舍。

二、CDIO工程教学理念与民俗服饰课程的教学目标

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设,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根据我校服装与服饰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具备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有一定创新实践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构思和产品策划,能从事流行趋势分析、流行时装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结合CDIO工程教学理念所提倡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确定民俗服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有融合性和层次性的。

融合性讲究的是艺术与工程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融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知识的横纵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这样的融合性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广阔的知识积累与技能的掌握,突破教材课程的封闭状态,以开放化、多源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将CDIO工程教学理念应用到民俗服饰课程教学中,要依照从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对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划分,从学习态度与情绪、学习过程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责任道德呈现三个层次呈现出来。学习态度与情绪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实现对课程知识的兴趣、关心、热爱、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挖掘、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在学习过程与方法层面上要实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自主学习、核心知识的深入分析、高级知识的应用创新。专业能力与责任道德则要求学生通过完整的课程学习之后能够具有系统的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批评性思维的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三、CDIO工程教学理念与民俗服饰教学体系建设

为实现融合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强化课程内容设计与实施、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外,还应提升教师的产业实践和教学能力,通过实际性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准确的判断与研究。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快速有效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层次化、阶段化的知识构架,将课程知识分化为基础型、丰富型、发展型、专长型等四个类型。将这四种类型的知识点融合在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过程中。在一个章节的学习中选择一个专题进行“做”中“学”。在构思阶段,要明确专题训练的要求,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通过改变设计概念、优化设计计划,让学生初步积累民俗服饰艺术形式与文化的认知性知识,为后续的设计开发工作奠定基础;在设计阶段,要制订设计开发所需要的各类计划,借助不同技法的效果图表现,不断创新设计,进一步学习丰富型知识,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设计训练,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直接感受;在实施阶段,要将图纸设计转化为实际作品,在这一过程中,要借助对民俗服饰材料、工艺的发展型知识提升动手实验教学的效果;在最后运行阶段,要完成对设计作品进行完善、优化与改良和淘汰工作,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专长型知识的掌握,提高创新能力,为实际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经验。

2.优化教学方法与实施

对于民俗服饰的课程教学来说,最终仍然以培养综合型设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CDIO 工程教育模式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必须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

设计团队的创意思维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划分为不同的设计团队,要求每个设计团队以竞争的形式来完成每个章节专题的学习与设计开发。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不同团队的设计方案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对每位学生专长的掌握,便于进一步进行点拨与指导。设计团队完成最后任务之后会有一个集中式的交流学习,这样学生设计团队之间也可以在竞争中交流,取长补短。这种教学方法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工作室课题研究教学法。鉴于我校工作室制的培养形式,民俗服饰课程的教学有效的融入其中。以不同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定位或教师研究课题为依据,同一工作室的学生成立设计团队运用课程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服饰产品开发研究,促进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掌握知识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级科研项目或课题下达后,工作室可召集学生设计团队进行设计构思,制定设计方案。在课程授课教师和工作室指导教师的多重辅导下进行设计与实施。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资料检索能力与专业应用能力,专业教师也可以研究个人感兴趣的项目,拓展专业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师也可以从中体现组织管理能力,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直接起到传承帮带的作用。

以赛促学的教学法。课程中的任务可依托不同载体,例如服装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力求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主动性与探索性增强。

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中通过大量直观式、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学—练”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及研究探索的能力。

3.优化教学评价标准与实施

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转向CDIO工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能力评价标准。对学生知识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对各民族各类民俗的来源、内容与表现、特点是否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对能力的评价主要考核学生能否把传统的民俗服饰艺术形式与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否参考相关材料对各民族服饰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能否通过独立思考, 制定出各民族服饰民俗文化开发方面较为具体的方案;能否通过口头、文字、图表、图片、课件、作品集、手工模仿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获得的相关成果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程度、合作态度和探索精神。除了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教师、企业导师共同参与评价, 形成多元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表。

四、结语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民俗服饰课程的融合需要不断深入实践和完善,以新的教学模式保证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逐步实现。走出去、请进来,做到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年轻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训练,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破封闭式教育方式,发挥个人主动性,创造条件,不断地完善教学研究团队,利用团队合作优越性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内容;努力进行艺术和工科的合作,多方位、多视角的展开教学研究,促使课程的内容能够不断深化落到实处;构建网络教育平和台民间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与实践平台。形成多方位、多主体的评价体系,使课程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孔令奇.基于多维化活动的《民俗服饰》课程的实践与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8-40.

[2]杨菊英“三段式”CDIO 教学模式在专业入门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6 (1): 114-116.

[3]王丹萍,何咏明.CDIO在项目式教学中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4(19):223.

[4]崔巍.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 求知导刊,2016(1): 143.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