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之必要

来源:艺术研究 2018年05月10日 11:42

\"公共艺术的地方性\"的城市论坛现场.-著名雕塑家景育民 浅析公共...

魏薇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虽然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但是人们生活环境却被高楼和汽车包围,而公共艺术的出现则改变现代城市环境的冰冷,提高环境的美观和舒适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品 公共艺术活动 城市景观 城市发展

现代城市的发展都围绕建筑展开,越来越多的高楼、各种形式的交通工具充斥着城市空间,随之各种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原本形态各异的城市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生活其中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如何改变城市的冰冷,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景观环境增添更多特色和人文情怀,公共艺术至关重要。

一、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发源于欧洲又被称为 public art,其概念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公共艺术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主要指的是置于城市公共环境和空间中的各类艺术品,可以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自由观赏、参与和互动,具有公共性和参与性的特征。但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塑作品,其类型多种多样,城市壁画、公共设施和各种装置、建筑乃至表面的装饰,以及各种公共艺术活动都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置于不同环境中的艺术品往往由于本身的特性体现出不同的内容和涵义,反映出不同的内涵和人文精神。正因如此,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文化和情感的一种载体介入城市环境和空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品主要分为固定式的艺术品和动态的艺术活动。

1.置于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最常见的形式是处于静态的公共艺术品,例如城市雕塑、壁画,装饰性的建筑、标志,一些具有特殊图案和内涵的地面铺装、植物和水体等都属于不易移动呈固定的形态被放置于城市环境中。这些艺术品以固定的形式不仅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性化视觉感受空间。公共雕塑是最先进入人们视野的公共艺术形式,各种形式的浮雕和立体的圆雕以其特殊的形态成为城市的表情,为大众所熟悉。特别是一些纪念性的浮雕或雕塑,往往与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创作内容,由此展现出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人文精神。除传统的雕塑和壁画以外,城市随处可见的路灯、信息指示牌、护栏,以及天桥、建筑物本身都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而现代城市发展要求这些公共设施和功能性构筑物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还要符合一定的美学原则。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发展时要求城市整体的舒适度以及美感,城市家具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更通过各自的造型和色彩优化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整体面貌,并赋予城市不一样的人文情怀。(图1)

临时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往往与时下最流行的元素和文化结合起来,最常见的如节日性或商业性的置景、雕塑,又或者是艺术家的艺术活动,都具有不可比拟的时效性。例如一些国际化的大都市都会利用节日时期开展一些弘扬文化的公共艺术活动,香港2003年的中秋节期间在维多利亚公园展出的“彩灯大观园”,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艺术形式宣传香港旅游,时隔多年仍令人印象深刻。(图2)正因为每个城市在演变的进程中都格局特征,如何表达城市的内涵,形态各异的公共艺术作为最直观的艺术形式,即能带动城市居民的热情,让每一个城市居民都能参与其中,又对节日本身进行宣传。

2.公共艺术活动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艺术作品之外,公共艺术的种类和表现形态也有了新的面孔,为一直固定不变得城市景观增添新的活力。动态的公共艺术活动由社会主体——市民大众兴办和参与的公开的表演艺术(如戏剧、音乐、歌舞,在民间集会及节日期间各类公开的表演艺术)和其他公开的艺术活动。(图3)

很多公共艺术活动像节日性活动如端午节、春节、圣诞节等;艺术节日活动如威尼斯双年展、柏林电影节等;城市特色活动如青岛啤酒节、哈尔滨冰雪节等;表演艺术如广场上的民俗表演、武术、书法活动等;以及各种行为艺术。这种多元化的艺术属于非永久性的艺术形式,如克里斯托夫对德国议会大厦的包裹活动,虽然是短暂的出现于城市景观中,但引起的回响及地方认同却不亚于一个长期放置与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艺术作品。

二、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现状

首先我们要面对城市景观环境中公共艺术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1. 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发达、发展中、落后地区)

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中公共艺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上海、深圳等主要一线开放较早的城市以及江浙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整体环境规划和设计都相对完善,所以城市景观环境良好,其中的公共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并且与城市经济、文化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也在不断的丰富着人们的视野。这些发达地区无论在城市景观还是公共艺术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发展中城市和地区在努力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也在逐步的完善一系列城市服务设施,努力优化地区生存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例如郑州、武汉等中原崛起的发展中城市,经济得到政府扶持,城市美化也紧追其后。这些城市和地区相较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公共艺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对较低,公共艺术活动更无章可循;在与环境的和谐程度上也存在一定差距,盲目扩大城市的景观环境中不乏造型雷同、不合时宜的公共艺术作品。

我国落后地区集中在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区,经济上的落后使得城市景观环境和公共设施都比较落后,公共艺术在数量上难得一见,质量上较之其他地区更不可同日而语,很难起到美化社会、愉悦心情、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样是人口众多,日本由于较早引入和实施公共艺术机制、普及面广,没有因为地区偏远而忽视小城镇的公共艺术发展,不但有很多优秀的公共艺术和景观作品,然而在处理公共艺术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也具有较高水品。

2. 城市的不同发展区域

城市公共艺术在丰富城市空间布局和满足区域功能的基础上,在城市风貌中发展和塑造城市内在形象及品质,延续城市发展文脉,形成人们永远的记忆。现在中国城市发展和扩张所面临的问题是,新区现代化和科技化趋于雷同,老城区在拆迁和重建中不断破坏原有特征性,许多富有地域特色及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区逐渐消逝。实质上,这种发展状况实质上是对人类建设城市本质的最大背离。

三、公共艺术对城市环境的塑造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类型多种多样,对城市塑造的作用也各有不同。一类主要是通过人的视觉对公共艺术品自身的形态、材质、比例和尺度产生作用,进而达到愉悦市民和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另一类公共艺术则主要以当地特定的人文风俗、历史事件为主题来予以环境特殊的内涵。

1.视觉上装饰、点缀、美化城市环境

视觉是人类在认识世界、获得信息的各种感知方式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方式。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越来越重视美化城市和生活,这就迫切需要在城市景观环境中融入艺术。公共艺术品为人提供某种视觉参照物,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从而装饰、点缀和美化城市景观环境,消除环境对人的压抑。表现在其造型对环境的丰富、色彩对环境的点缀、材质对环境的呼应、尺度对环境的对比等方面。

城市环境中的公共艺术作品以不同的形态放置于景观中,具有完整独立的意义,主要通过表层要素与周围景观环境的图底关系,从而点缀和装饰“丑”环境(图4);或通过本地材质肌理、色彩,民俗等形象,与地域、文脉、历史等方面联系起来,用陈诉提升等造型语言到达装点环境的效果(图5)。

2.提升城市人文环境

公共艺术总是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空间和环境之中,通过公共艺术所要表达的内容赋予各个景观环境独特情感和故事。城市景观最基础的作用是营造出空间环境,但是城市中的空间只是美观远不足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的期盼,只有建立起人文环境才能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关于城市的人文、历史、民俗以及生活。换言之,只是将公共艺术理解为城市环境的美化和填充物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公共艺术的深层内涵透过对文化的提升、教义的呈示、特定场所的共鸣来实现广泛进入大众的视野。例如南京夫子庙步行街的铜像和壁画,还原古人的生活情景,为整体空间增添了人文气息。又如我们熟知的“撒尿小童”,以其生动的形象为世人解说这个城市曾经经历过的战争时期。每个不同城市的浮雕和雕塑都传达出城市特有的特征和人文特征。因此,城市环境中的公共艺术不但能诠释环境,而且能塑造城市人文环境。

公共艺术作为观景大众通过视觉欣赏的对象,通过其深层要素的展现强化场所的特质和意义,形成场所精神;由作品的主题含义所透露出的信息或传达的社会文化意义,引发环境使用者的联想与共鸣;公共艺术在公众和环境之间这种互动关系的结果是生成和定义城市环境,整体上提升了城市的活力、意义和形象。

四、结语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结合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塑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环境。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在满足大众心理和行为的需求下,成为城市的独特景象以及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品味,体现城市的特色和形象,从而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睢建环.公共艺术初论[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5.

[2]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