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探究式”方法在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艺术研究 2018年05月11日 08:53

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李凤+柏宏+谷丽萍

摘 要:小提琴被大家称为乐器中的皇后,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声音独特悠扬,造型小巧精致,也是因为小提琴是一种技术多样复杂,表现力感染力强的乐器。历代的小提琴教育家和教师,在教学演出中不断累积丰富的经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人们对音乐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素质教育的期望也更大,促使小提琴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得传统的传教方式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之处,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传教方式也亟待更新。笔者在总结多种教学法时,发现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由奥尔夫、柯达伊、铃木等教学法精要,总结汲取而来,“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并不是凭空想象,不切事实的理论,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科学的、人性化和适应时代的,在旧有的教学法中简化、精进而来的新的教学法。

关键词:小提琴 教学法 “启发——探究式” 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人们对音乐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素质教育的期望也更大,促使了小提琴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得传统的传教方式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之处,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传教方式也亟待更新。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评估和运用中,逐渐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在旧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出新的,适应时代的教学方法。

一、旧的小提琴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旧的教学方式包括口传心授式,填鸭式,机械式等方法,在时代的发展中慢慢显露出不适应时代的特点和不科学的弊端。传统教学方式往往科学性、传承性,都受主管影响因素过多,没有符合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在时代的环境下不被学生所适应。

1.口传心授式教学法最早出现在戏曲传承方面,是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传承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学者的口来讲解,象声性的解说,受教者耳听,领悟其精神形韵,意蕴。在传形的过程中,对其音乐的神韵也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口传心授式教学方式,比较片面和局限,并且不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的要求,已经逐渐被新的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形式所取代了。

2.填鸭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一种知识注入式教学方法,以见效快,学习周期短,统一化的特点为大家熟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关系为主,以简单记忆和技能反复训练为主,弱化学生自身的思考和理解,学生的兴趣被控制,思维被局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深,信息时代的来临,填鸭式教学已经暴露出水土不服的症状了,尤其近年来国家重视素质教育,创新性人才的稀缺也使得填鸭式教学被摒弃。填鸭式教学弊端明显,由于学习者是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易出现相反情绪,例如叛逆心理,逆反情绪等消极的心理活动,会给孩子身心带来影响。由于施教者不能面面俱到的为学习者制定单独进程的课程,有知识接收的情况不同,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较快,可以举一反三,有的学生却还没有听懂,这就是填鸭式教学的最大的问题了。强行的记忆也是填鸭式教学的特 点,忽视独立思考,无法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创新,也无法达到自律。学生容易产生知识和课本脱离的情况,导致教材成为形式上的一些符号,而不是与知识的连接,或者说是一本空白的本。强行记忆就会成为一把枷锁。

3.机械式教学法,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的学习方法,其特点为片面的重复,没有经过思考的方式,在幼儿时期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法比较常见。机械式的学习就是记忆,把知识简单的记忆存储起来,需要时用来搜索运用,不需要进行思考和设计,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很高效,在多次练习后,取得的成果最显著,但是机械式教学法还是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例如,如果学生接受一段时间的机械法训练,在学习新课时学生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新的课程,不会自主学习,只是会接受教授者所解答过的或讲解过的课程,久而久之,受教者的知识就会出现停滞或者是知识的含量会低于教授者,受教者没有在提升的空间和必要了。

在上述教学法中可以分析出,各个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目前传统类的教学方式主要的分为这几项,在这些教学方式中把缺点罗列开就是片面化,不人性化,不注重创新性,不注重自主性,不够科学,最主要的一点是不适应时代背景。把传统的、旧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全都避免的教学法,在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被找寻到,“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法在实际中的运用,促使各年龄段的学生在小提琴演奏能力和音乐感悟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从传统教学填鸭式、机械式的单一、片面的教学关系,到积极引导、自由抒发的科学的教学方法,都是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和奥尔夫、柯达伊、铃木等教学法的精要,总结汲取而来的。学生由思考,表达,聆听,观察等多方位感官的运用,从而建立某种音乐观念,是小提琴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音乐所必不可少的能力。

二、 “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法是笔者在总结多种教学法,是由奥尔夫、柯达伊、铃木等教学法精要,总结汲取而来,“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并不是凭空想象,不切事实的理论,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科学的、人性化和适应时代的,在旧有的教学法中简化、精进而来的新的教学法。

1.铃木教学法的精要与不足

铃木教学法的创始人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家。他所提出的铃木教学法的主要精髓就是模仿。铃木教学法注重对儿童的音乐素质的培养,潜移默化的力量。让儿童像学习语言一样的学习音乐,每天习惯性的听音乐,就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概念和理解。教学的过程中就是先让儿童聆听然后模仿,在儿童获得了听觉上的基础之后再去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在铃木教学法中父母的重要性凸显,父母成为儿童的主要的教师,对儿童的心理活动、情绪都有比较好的掌握。

但铃木教学法不是很适合中国的学琴儿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往往学琴儿童的父母没有过多的精力看管孩子学习,那么学琴模仿,家长式的循循善诱的重担就落在音乐教师身上,但学琴儿童与教师相处的时间不能达到完成这些重要的因素,所以铃木教学法在中国的实施还是需要有所改进。

2.其他外国教学体系的共同点与联系

在研究本课题之前,笔者对外国的教学法进行归类总结,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带有本国特色的特点,包括选曲,都是本国的一些适应儿童的小歌曲,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些歌曲遥远又空洞,不贴近中国学琴儿童的生活。虽然各国的教学法在教学中对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音准、节奏、乐感、强弱等都进行了不大相同的方式,但大多还是以游戏,兴趣为学习音乐的根本,注重受教者的学习感受,让人性化的教学关系,灵活化的教学方式成为儿童学习音乐等学科的主要教学模式。

3.“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1) 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包含了适应各个年龄段的受教学琴者的教学方法,例如:如何让中国学生用中国式思维来看待外国乐器和乐曲呢?首先,启发式作为学生学习的先导问题,让学生强化目的,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是“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方法的主要精髓和核心理念。探讨式的教学,为学琴者提供了更加开放的、轻松的、人性化的学习环境,并在这样一种基础环境中,积极的学习小提琴演奏技巧,使学琴者更加乐意多方位,全面的思考,从而流畅清晰的表达自我。

(2) 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法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学琴者本身的兴趣、创造力以及沟通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用多种手段,不同的辅助工具,不同的风格方式启发学琴者,使受教者提出问题或由老师提问引导学生完成回答,鼓励学生单独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探讨交流,引导学琴者掌握小提琴多种技巧。也会借助新型的网络信息工具,使学琴者通过自发性的提出在学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完成了对自身技巧、思维方向与自我监督的检验。

(3) 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法,根据学琴者自身条件(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等),为学琴者设置符合上述条件的环境,也就是设置情景,利用心理暗示等心理学上的一些方法,为学琴者创造多样化氛围,通过教师用语言、肢体、声音等方式结合的启发下,使学生产生触动,乐思的涌现,从而更好地表达乐曲和抒发自我。学生的情绪的转化和抒发是现代学生学习小提琴的目标之一。

(4) 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法是适应中国当下文化音乐氛围的一种新式教学法,通过学琴者熟悉的中国式眼光来探究西洋乐器——小提琴。通过教师对学琴者熟悉的中式风格的乐曲,引导受教者从兴趣出发,加快学习小提琴技巧的步伐,让学琴者有代入感,充分的感受感官上的共鸣,从而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达到教学、受教的良性循环。

三、 “启发——探究式”方法在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

在日益成熟的艺术教育中,小提琴教学作为其中的一员,也由大批的音乐家、演奏家、教师、教育家的多年的实践的累积,逐渐将原有的,不符合时代背景和特点的,不科学的教学方式改革,演变成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琴者的教学方式。本文选定了三十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琴者,在之前他们没有接触过“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方法,并且他们的程度各不相同,对它们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追踪式的调查,以下为调查数据和学琴者的调查问卷。

1.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

(1) 调查目的

根据理论结合实践,来检验上文叙述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的理念,并以“启发——探究式”教学法为理论指导,检验论证此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与价值。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实验对30名学琴者进行为期十二个月的追踪式教学调查,在实验前对学琴者做了问卷调查,在之前学琴者们来自黑龙江省不同的地区,任课教师不一致。

试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对比法,在试验进行之前与试验结束之后分别做同一套调查问卷,以证明学琴者在运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法之后的心理变化情况和小提琴技巧的变化。

(3) 实施调查的环境

30位实验者都选取陌生的全新的教材,都选取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曲目,并且不再练习其他的教材,都是一周一堂课,指导教师是笔者,“启发——探索式”小提琴教学法的创始人,实践者。在相对真空的环境中检验“启发——探索式”的可行性。

2.调查报告分析

根据三十名学琴者填写的调查报告所总结的,使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方法的前后对比。

3.调查结果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可以观察到,在使用“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法之前,在对小提琴的兴趣上,只有20%的学琴者对小提琴有兴趣,说明在学琴的过程中有大多数的学琴者对小提琴失去了兴趣,在对学琴者调查中,主要让他们感觉无聊枯燥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对教学方式的不满意,而且在对这三十名学琴者使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之后,没有学琴者觉得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并且在使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法前后,学琴者的音乐素养(节奏、音准、乐感)上有明显的提高,在学琴者的性格上,自主学习的能力上也是大幅度的提高。可以看出“启发——探究式”的小提琴教学法的初步成果,也可以证明“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可实行性,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琴者通过“启发——探究式”学习法,对小提琴更加的喜爱。

在本次调查中,地域的局限和人数时间的限制也对“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产生了影响,并没有全面的实践结果。这也是本次调查中最大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法在实际中的运用,促使各年龄段的学生在小提琴演奏能力和音乐感悟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从传统教学填鸭式、机械式的单一、片面的教学关系,到积极引导、自由抒发的科学的教学方法,都是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和奥尔夫、柯达伊、铃木等教学法的精要,总结汲取而来的。学生由思考,表达,聆听,观察等多方位感官的运用,从而建立某种音乐观念,是小提琴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音乐所必不可少的能力。

以艺术教育的审美本质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演奏实践与体会,对小提琴教学中的教学情景,学生心理,乐思表达的培养进行探讨与研究,提出了小提琴基础教学研究的一点新思路:通过运用“启发——探究式”小提琴教学法培养学生如下七种基本能力:(1)正确理解音乐、音乐教育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和特点功能。(2)正确理解音乐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运用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3)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音乐专业技能的能力。(4)独立思考问题,与人沟通交流,解决问题以及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改变了人们对小提琴学科“枯燥”“艰涩难懂”的看法,恢复小提琴作为兴趣探索,心智培养等艺术教育的本来面貌,并以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为创新突破点。新式的教学法由启发和探索两个主要手段,促使学生在学习小提琴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感悟学习过程的技术技巧;教学情景的搭建,使学生更好的培养音乐感觉,音乐思想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佳伟.奥尔夫、柯达伊、铃木教学法在我国儿童小提琴教学中的教学研究——以济南市区艺术培训中儿童小提琴教学为例[D].山东大学,2014.

[2]陈习.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丁方媛.张世祥小提琴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王婉明.目前儿童小提琴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浅析——以长沙市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4.

[5]李艺.论小提琴基础教学当中的若干问题[D].上海音乐学院,2009.

[6]孙燕.成人小提琴启蒙教学问题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5.

[7]李开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一个小提琴艺术流派、学派及其发展趋向综论[J].音乐探索,2007(8).

[8]殷帅帅.构建注意学习理论在高师小提琴教学中的研究与运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4.

[9]吴佳,杨九华.20世纪小提琴教育理论著述概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12).

[10]许铮.徐州市业余小提琴教育调查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