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从下手”到“买到手软”

来源:中国收藏 2018年05月17日 19:51

多环境好选择多到你无从下手好想... 让你买到手软快快快,好货值得瞄...

一束玫瑰,一枚钻戒,然后单膝跪地,这样的求婚OUT了!看看人家汪峰,以一架“无人机”搭载的9克拉钻戒,便成功将“国际章”抱回家。求婚讲求创意,显然,在这方面,汪峰取得完胜。当下,拼创意的不只有求婚——发年终奖要抓阄,吃饭要黑暗料理,购物要选光棍节……就连一向高高在上的博物馆也坐不住了,纷纷在艺术衍生品上打起了主意。

“国宝曲奇”、“盐水鸭别针”、“卖萌版”《雍正行乐图》……近两年,一些博物馆确实用心良苦,也虏获了不少人的芳心。然而,纵观全国,大量的艺术衍生品仍旧属于平庸之作,不是把古画印到围巾、鼠标垫上,就是做成书签、优盘和水杯。想要买点啥,还真有点无从下手。而这种无从下手到了欧美,则是另一番景象。

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每一层展室的转角处都能遇见艺术商品专柜,一楼还专门设置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店;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开放了两处艺术商店,其中一处专门销售具有现代艺术风格的家具、电器等大件商品;在法国,即使是像蒙马特的达利博物馆这样的小型博物馆,也会开辟一间百平米的艺术商店。在这些商店里,达利“红唇”沙发、莫奈“睡莲”搅拌器、名画拼图魔方……一定让你买到手软。

从“无从下手”到“买到手软”,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

一是产品供给的差距。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销售的书籍种类超过6000种,各类创意衍生品近2万种,年销售额约为5亿至7亿元人民币;而在中国,即使是走在前沿的上海博物馆,研发的艺术衍生品为1万种,年销售额最高只有几千万元人民币。

二是产品创意的差距。文创产品,立足点一定是在“创”上。同样是丝巾,为啥台北故宫的销量要比大陆多数博物馆好?因为他们对图案的运用与设计含量更高;而在大陆,尽管有些博物馆开始与企业合作,但多数博物馆仍然囿于机制因素,不敢“大有作为”,再加上人才缺乏和观念陈旧,也制约了艺术衍生品的发展。

三是民众消费习惯的差距。相关资料显示,在法国,平均每3名博物馆(美术馆)的看展人员至少有1名会在艺术商店停留,他们中每4名中至少有1名购买衍生品。而在中国,这项数据暂无统计,但以中国3000多家国有博物馆、8.2亿人次的年接待能力而言,国人的艺术衍生品购买频次应远小于1/12。

都说艺术商店是博物馆最后的“展厅”,作为艺术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让更多国人走进商店,改变“无从下手”的现状,最终达到“买到手软”的境界,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博物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在这条路上,“创新”确是一个恒久的主题。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