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探索新的现代设计语言的人

来源:中国收藏 2018年06月02日 13:40

看似简约的设计语言,-设计灵感︱憧憬 新现代主义生活方式

王宇洁

在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中,意大利的设计呈现出独特而高贵的美感和充满秩序与实验的设计哲学。意大利著名设计与艺术评论家乌别托·挨科(Umberto Eco)在1986年曾经这样评论道,如果其他国家将设计看作是一种理论的话,那么意大利的设计则有设计的哲学,或者设计的意识形态。意大利现代设计始于20世纪初,是意大利文化、艺术、政治的组成部分之一。意大利设计总是与社会问题、美好生活联系在一起,设计在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至今,仍有不少经典作品在不断的创新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017年4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博物馆司、意大利米兰三年展基金会推出了《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现代设计展》。展览较为系统而全面地梳理了意大利20世纪以来的现代设计,以意大利现代设计史上著名的米兰三年展为核心和基础,集中展示了98位设计师、73个品牌、111套共210件设计作品。

展览中展出的意大利设计宿将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及以他为核心的孟菲斯设计小组(Memphis)设计制造的经典作品,十分引人注目。这些作品诠释了上世纪60至80年代意大利激进设计运动影响下所呈现出的后现代风格设计。

索特萨斯

| 与意大利激进设计 |

1967年,在经历了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后,意大利爆发了全国性的闹学潮、工人罢工,史称“热秋”。当时的意大利处于严重动荡与变革中,民众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与此同时,世界人类文化发展史正经历着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重大转型。随着战后其他欧美国家出现的“婴儿潮”,年轻人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些年青一代具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和实验意识,在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诸如波普艺术、嬉皮士、欧普艺术等新鲜的流行文化样式,激进设计运动就是在这样大的变革中孕育而生的。

年轻的反叛者们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批评,尖锐地质疑工业和设计的结合,并攻击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僵化教条。激进运动的设计师们开始重新解释意大利的设计概念,运用变形夸张的造型语言、鲜艳的色彩、各种媒材的叠加等大胆尝试对设计作品功能至上的价值观进行反讽。凭着这种对装饰的、无意义的张扬与再现,激进运动的设计师们走到了意大利主流设计的对立面。其积极意义在于拓宽了设计的维度,创造出轻松活泼、乐观愉快的新作品,并且掀起一股几近疯狂的实验浪潮。

独有的设计哲学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叛逆精神使埃托·索特萨斯成为激进设计潮流中的核心人物。1917年,埃托·索特萨斯出生于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建筑师,是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的现代派建筑师之一。在索特萨斯职业生涯的最初阶段,主要是与父亲合作——为战后的城市楼房进行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并参与了为城市周边的新公寓楼进行家具设计工作。1928年,他们举家来到都灵。随后开始在都灵理工学院建筑系学习。“二战”期间,索特萨斯入伍当兵。“二战”结束后,他加入giuseppepagano建筑师组织,1947年在米兰创办工作室。1956年索特萨斯还曾为美国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尼尔森工作,这些丰富的工作和生活阅历,无疑为其之后工业产品的设计革新奠定了广泛文化基础。

| 更轻松 更愉悦 更艺术 |

20世纪60年代是索特萨斯设计的旺盛时期,在深受英美波普艺术、极少主义、印度宗教及原始文化的影响下,索特萨斯找到了一种回避当代主流的意大利现代主义的方式。1961年,索特萨斯来到印度,这次旅行让他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对密宗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异域文化的陶冶下,索特萨斯更加坚定了之前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对理性主义的质疑。开始尝试将设计作为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媒介,由此,他的设计从实用至上的理性主义中挣脱,变得更为人性化、趣味化。

在本次国博展览中,他的陶瓷作品《高脚杯花瓶》被展出。这件作品在设计之初只有1件,直径17厘米、高47厘米,设计于1969年。花瓶的造型模仿印度支提窟的石柱造型,表面繪有黑白环状花纹,表达出印度宗教哲学的神秘气氛,具有粗犷而奔放的美感。这种造型与装饰使花瓶本身除了具备使用功能之外还增加了趣味性。这样的设计是对人性的解放、对装饰的肯定,充分展示了设计师审美观念的变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态度。

1982年,索特萨斯对其进行了再加工,并且用陶车工艺限量生产了10件。从1986年开始,弗拉维亚陶瓷公司在得到比托西的商标授权后进行批量生产。这款花瓶需要先经手工装饰,然后用模具打造,由于这款产品的设计与手工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只能进行少量生产,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这些实验性产品往往被认为是引领商品选择和审美品位的重要风向标。这种设计师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的战略迎合了当时意大利激进运动的设计理念:反对工业化大生产下的功能主义,设计更轻松、更愉悦、更艺术化的产品。正是这一特点使得意大利设计有别于欧洲其他国家。

︳ 游走于工业与艺术之间 |

如果说《高脚杯花瓶》是索特萨斯反对现代主义的激进实验,是难以被实现批量生产、被大众接受的另类设计,那么他为好利获得公司设计的办公设备系列产品则为索特萨斯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使他的激进设计思维得以传播,并被世界承认是一位具有批判精神、富有远见的设计师。

《瓦伦汀》(Valentine)是索特萨斯任职于好利获得公司期间设计的办公设备系列产品之一,设计于1968年,是本次国博展览中一件重量级展品。它代表着激进运动影响下索特萨斯设计思维的重大转变:对标准化生产和固定的消费周期提出质疑,将激进设计作为设计实践的指导思想,用全新的设计理念代替了理性主义思想,由严格的功能主义转变到了更为人性化和更有装饰性的大胆设计。

这件作品的主体颜色采用了鲜艳的火红色,非常醒目。机身线条流畅,小巧便携,即使是不用打字机的人也会感受到它的魅力。这台打字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使用,它将秘书从办公室中解放出来,使文字工作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种新的产品形式与外观色彩的变化,展示出该时期激进运动影响下意大利设计的新面孔和设计语言的新尝试:简洁甚至夸张的造型、明艳而灿烂的色彩,彰显出轻松愉快、有实用性同时更具后现代的装饰风格的调侃。endprint

在艺术家与好利获得公司的合作中,索特萨斯就像“自由撰稿人”,负责产品设计,沉浸在各种思想文化潮流中,通过设计为行业提供宝贵的信息和观念。另一方面,企业的商业策划则将其打造成一个价格适宜的高消耗产品,并积极致力于广告推广,这种良性合作所带来的经济效果也是显著的。有资料显示,《瓦伦汀》在问世后取得了同现在苹果公司的产品一样的重大成功。由此可见,意大利设计师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瓦伦汀》的出现也彰显了1968年学生运动的灵魂,是一个正在觉醒的社会象征。《Abitare》杂志曾这样描述:“它的名字叫Valentine,她们开发的这一产品用在除了办公室以外的任何地方,他不会提醒任何人那些无聊的工作日。相反,它会让人想到一个业余诗人在一个安静的星期天带着它去乡下写诗,或者是一件放在公寓桌上的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的物品。”Valentine与其说是打字机,不如说是办公桌上的一件装饰品,是使用者作为知识分子或者艺术家的一种象征。可以认为,索特萨斯在该时期为企业设计的产品不断游走于工业与艺术之间,是在探索中将工业产品与艺术品相结合的一种尝试。而这种尝试的背后,正说明激进设计运动对设计师思维的重要影响,为设计师60年代以后的设计作品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 不断“试错” |

孟菲斯设计小组成立于1980年,可以说它的出现打破了设计界的原有秩序。1980年12月11日,索特萨斯邀请设计师巴巴拉·拉蒂斯、米凯莱·德卢基、马克·扎尼尼、阿尔多·西比克、马特奥·图恩和贝丁一起讨论新的设计形式时,听到鲍勃·黛兰的一首歌词中重复唱到“孟菲斯的忧伤”,于是定名为“孟菲斯”。它既是古埃及的首都,又是猫王出生地田纳西州的一个地名。

孟菲斯设计小组的一群设计师不断地对当代设计的价值进行着思考和挑战。他们设计的作品深受异域文化和现代机械的影响,非常接近当代艺术,但又可以为工业化生产所用。孟菲斯设计小组的魅力在于既可以进行研发和实验,同时也有着企业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真正的优势就在于给设计师更多的创作空间,使其可以不断地进行“试错”。在这种不断的“试错”中,完成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对固有设计思维的质疑。另一方面,“试错”的方式避免了工业化批量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同时也是为新设计积累经验的有效方法。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这台名为《阿育王》的落地灯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展览中惟一一件来到中国的孟菲斯设计小组制造生产的作品。1980年,《阿育王》由索特萨斯设计、孟菲斯设计小组制造完成。这件产品的外观如图腾一般的形状是由彩色钢管拼接而成,其绚丽的颜色是通过焙烧上釉的方法获得的,正如这群不走寻常路的年轻设计师那种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一样——不仅非常亮眼,而且引人遐想。不难看出,《阿育王》的设计也烙着印度文化的印迹。灯具的造型采用左右对称的装饰造型手法,借鉴图腾的形状特征完成。

这件作品创作的同期,孟菲斯设计小组还设计了很多令人费解的后现代作品,如1981年的carlton架、Casablanca餐具柜、Tahiti台灯等。这些作品的诞生代表着以索特萨斯为核心的孟菲斯小组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勾勒出当时整个意大利设计的发展变化过程。孟菲斯的出现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将设计师从功能至上的理性主义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毫无束缚地进行着各种尝试。对于索特萨斯来说,孟菲斯的创立是一种开拓,一种冒险,也是他职业生涯的辉煌转折点。

索特萨斯借助孟菲斯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设计哲学,他在回忆一次展览时曾指出:“对于我来说,设计不意味着为或多或少有些世故的工业中,那些多多少少有些愚昧的产品提供造型。在我看来,设计是讨论生活、社会关系、政治、食物和设计本身的一种方式。”对表达方式和设计语言的不断探索一直是意大利设计的显著特点。而专注于对产品表现形式和功能性等课题展开的探究是希望设计出的产品能够长久地留存在设计文化之中,这也正是意大利的設计哲学。

英国设计理论家彭妮·斯帕克在2006年的索特萨斯回顾展中这样写道:“(他)是一个探索新的现代设计语言的人”。

在索特萨斯的设计中,并没有将产品的实用性视为第一性,他的设计哲学深受激进运动的影响,颠覆了理性主义功能至上的标准,甚至也忽视了工业产品需要批量生产的商业需求而进行着不断“试错”与创新。可以说索特萨斯的设计具有极强的创造性、趣味性和不同时代、民族和地域文化交织而产生的包容性。他的作品体现出了设计语言和形式的全新审美,注重对产品的艺术化创作,同时自由地运用新型材料和异域文化元素进行不断“试错”。

由此可以认为,索特萨斯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的设计作品颠覆了现代设计的原则和审美标准,延续着意大利激进设计运动的设计风格。同时,激进运动也为索特萨斯60年代以后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哲学基础,为索特萨斯及孟菲斯设计小组后现代风格的设计铺平了道路。endprint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