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转写 天趣横溢

来源:艺术研究 2018年04月17日 19:01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 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

吴丽平

摘 要:李鱓是清中期“扬州八怪”的代表画家,诗书画皆有建树。其作品格调清新,雅俗共赏,多得天趣,对后世尤其是晚清海派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又受石涛影响,工诗文书画。早年画风工细严谨,中年转入粗笔写意,水墨融成奇趣,不拘绳墨而有气势,彰显了扬州八怪的画风创新、艺术价值与文人情怀。

关键词:李 鱓 由工转写 艺术贡献

“扬州八怪”富于创新精神,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在我国绘画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李鱓的写意花鸟画,被认为是“扬州八怪”花鸟画成就最为卓著的,画风坚实雄健、纵横驰骋。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章法之新

李鱓花鸟画扩大了文人花鸟画的题材,在作画题材上标新立异。作品不仅画兰、竹、牡丹这类文人画常用的题材,只要能在生活场景中采撷到的题材,他都画得有滋有味。作品有大有小,有斗方有册页。册页中描绘的对象更加广泛,配上自己具有文人素养的题跋,深化生活情趣,给观赏者一种清新、美好的感受。李鱓扩大了花鸟画作品的审美视野,突出了艺术取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的创作原则。

李鱓花鸟画构图既尊重传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章法、布局别出心裁,一反传统套路,将各类果蔬、花鸟巧妙摆放在画面中,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李鱓题跋,或即景寄兴,或借题发挥,或评古论今,字形书体随意变换,配合画面内容和笔墨形式,变化题款的位置,书也是画,画也是书,浑然一体,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在当时正统画风统治下,这种反传统的艺术趣味,确实有创造性。

概而述之,李鱓花鸟画有全景式,动态式和悬挂式构图。如《芭蕉萱石图》(图1)设色纸本1734年。此作为竖构图,全景式布局,以斜角取势。石块侧锋横扫,又略施赭色;树木大笔落墨,刻画细致;树叶用三绿加墨勾画而成,色调端庄沉稳,高贵典雅。笔法张弛有度、运笔有快有慢、墨色浓淡相宜,画面虚实有度。笔墨酣畅洒脱,技巧娴熟,画功深厚。

《花卉册》牡丹图(图2),1735年。动态式构图,以左趋上发的动态式布局,让画面显的生气勃勃,不落俗套。花瓣淡墨勾写,轻松灵动,灵活多变,花瓣层次突出,花朵惟妙惟肖。叶片浓墨写意,信笔点染,厚重活泼,使得叶片上的墨色不但有层次,而且有神采。李鱓善于大胆设色,以色代墨,色与水巧妙融合,使苍雄的笔墨与明艳的画面形成互补,增强视觉冲击力。《花卉册》在章法、笔墨、立意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李鱓花鸟画的风格面貌。

《年年有余》(图3)设色纸本1741年。以悬挂式构图,让人耳目一新,通幅简洁明快,仅绘鲶鱼两条,倏然轻灵入画,满盈于纸。一正一反,再以稻穗穿之,于方寸间自由舒展,生趣盎然。由于鲶鱼可喻为“长寿有余”、“年年有余”等,既反映民间丰收的愿望,又富有美好吉祥的文化涵义,抑或是文人墨客喜之好之的画题。这幅是年过半百的李鱓在扬州卖画时,着意于研究石涛,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此时他精于用水,善控设色,点染洁净,浓墨淡色清润相间,淋漓酣畅又不失天趣,流溢率真的平民情绪。

二、笔墨之变

李鱓花鸟画由工转写体现在笔墨的变化方面。李鱓早期花鸟作品的本家面貌,师承于王媛,渊源于元明人,得法于文征明、沈周者为多。早年供奉内廷,曾随蒋廷锡学画,画风工致严谨,颇有法度。此期间的作品传统技法多,状物具体,工丽清妍。李鱓再入宫廷师从高其佩,进而崇尚写意。画风从拘谨走向放达,从状物走向表意,跳出了泥古的窠臼。晚年定居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豪放倔强而独得天趣的艺术风格。李鱓的画风由“正宗”走向了“野逸”,以图4、5、6为例分析如下:

《松鹤延年》(图4)乾隆四年(1739年)。画中两棵古松交叉而立,一棵挺直耸立,树冠冲出画面;另一棵则斜势入画,形成视觉上的变化。树皮斑驳皴擦,结瘤甚多;树冠枯断虬结,古意苍然。下方的石块走笔干脆,苔藓点染简洁。松下一对丹顶鹤立于岩上,一前一后,一引颈向上回望苍松,一转首向下低鸣应和,一俯一仰,与松树形成呼应。整幅画动中求静,刻画细腻,画风严谨,设色清雅,给人以一种福寿康宁的愉悦和满足。《松鹤延年》处于通俗表现阶段,体现出中国画特有的隽永含蓄之美。

《五松图》(图5)乾隆十二年(1747年)。画中五棵松或立或侧,或仰或卧,错落有致,缠绕向上。铸铁般的躯干,显现出岁月的沧桑及凛冽的风骨,李鱓长于画松,将松比作功臣赞其不畏强暴的风范。松树秃笔干墨皴写,淡墨皴染树干,浓墨点苔;松针细笔浓墨勾画而成,松枝长短、粗细、浓淡皆处理精当,极尽变化。作品兼工带写的风格鲜明,还透出些许院体风格的遗意,从《松鹤延年》到《五松图》可见,李鱓晚年汇各家之长,我行我法,绘画风格由工转写,色彩由华丽转单一,更趋向于用笔活脱奔放、章法老练泼辣。

而《蕉竹图》(图6)乾隆十五年(1750年)。画面以竹竿与芭蕉叶为主体,竹竿用笔老练,竹叶转向多变,浓淡相宜;芭蕉叶落笔劲健,挥洒自如,泼墨酣畅淋漓,通幅气势磅礴,天真自然而不露笔墨痕迹。《蕉竹图》已在笔墨表现技法上有新的突破,破笔泼墨作画,用笔挥洒自如,色墨并用,自然浑融,灵活多变,可见李鱓已得悟天然之意,达到以水推笔墨,化情意,事半功倍的深层艺术境界。

由此可见,“水”的巧妙、出奇地运用,是李鱓花鸟作品工写兼能的重要突破口。他画得水气淋漓,多年以后,依旧枝叶滋润,仿佛刚摘下的花朵湿漉漉的充满水气。李鱓花鸟作品既有徐渭的挥笔狂扫,也有朱耷的明润纯洁,既能水墨饱满,也能声色俱佳,具有清新活泼、墨彩淋漓之态。

李鱓对用水量的控制,成功地强化了笔墨的对比,他已将水、笔、墨三者驾轻就熟,出奇制胜。这充分反映出李鱓花鸟画既不追随古人,也不追逐时俗,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清代画家张庚、秦祖永曾评其画道: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多得天趣。

三、艺术贡献

李鱓的花鸟画技法有新的突破。从工整细致到泼辣写意,自如转换,善于用水,技法灵活,奠定了他花鸟画的历史地位,对后来的“海派”、齐白石影响深远。他的花鸟画构成打破静态,善于捕捉事物运动中的情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李鱓通过绘画表达激情,使其作品兼具另一种面貌,借花鸟的谐音表现画意,直抒胸臆。他画松,竭力表现遒劲、刚烈之气,以传达傲岸不群的品格,将文人画的立意提升到新的层面。这样的创作理念,是“扬州八怪”艺术的精髓,也是八怪艺术的价值所在,为写意绘画发展奠定了创新的可能。

李鱓在绘画理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 的观点。以画为寄,以画为乐,以画为娱, 既能自娱,更能娱人,并借此反对当时正在日益发展的“商品画”。李鱓还主张“自立门户”,提出自我创新,反对蹈袭他人。与石涛提出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我自用我法”等绘画理论不谋而合。这是李鱓在艺术创作上的又一重要贡献。

诗书画完美结合,是李鱓书画的第三个贡献。李鱓书法古朴,具颜、柳筋骨,善于在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整幅画面气韵更加淋漓酣畅。李鱓书法也受清代碑学兴起的影响,用篆书笔法“锥画沙”而成,充分利用了书法和画法的互通性,劲秀挺刮、浑厚古朴。南京博物院所藏《李鱓行书横披》为典型晚年风格,行笔结字取纵横气势,笔简之字拉大支撑,笔繁之体反之收紧,用碑别字夹杂于中更有拙趣。

李鱓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破笔泼墨风格,工写兼能,天趣横溢,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领域,奠定了其花鸟画的历史地位。李鱓将众家之长化为己有,在笔墨理论上对水与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开后世之先河。纵观李鱓花鸟画作品,他确是一位博采众长、敢于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的杰出艺术家。

参考文献:

[1]李鱓.李鱓画集[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

[2]薛永年.中国巨匠美术丛书李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3]黄俶成.画仙春秋:李鱓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周时奋.扬州八怪画传[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5]叶尚青.潘天寿论画笔录[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6]秦祖永.桐荫论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7]薛永年.李鱓的家世和早期作品[J].美术研究,1986(2).

[8]薛永年.从《五松图》看李辉的生平与艺术[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6(2).

作者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