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担当

来源:中国收藏 2018年06月09日 09:31

突然感触 另一种担当

艾芙

随着商贸往来的发达,在丝绸之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身份的人的身影,僧侣就是其中之一。

佛教兴盛的唐宋时期,僧侣是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主要担当者。而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步繁荣,高僧一度成为往来海船上的常客,经卷、佛像、佛画等也成为了船上的主要物品之一。到了元代,由于统治者极为重视佛教,并且对佛教予以大力支持,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此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已经不热衷于宗教的传播,而是羡慕中国江南山川风物与当地人文化生活的种种,赴元僧人带回国大量文学典籍、书法绘画、印刷、茶道等文化生活组成部分,丰富了日本的文化,并逐渐发展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南宋时期,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将文化生活的“雅致”发挥到了一种极致,这些对于日本僧人们而言,无时无刻不被感染和吸引。宋代,明州城内的车轿街、石板巷一带就有许多民间职业画家开设的画坊,大量制作一定程式的佛画。这些不出名的画家所画的以罗汉、十王为题材的佛教绘画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品之一,源源不断地输往日本,并被众多日本的寺院所珍藏,有的甚至成为了日本的“国宝”。

公元1168年,27岁的日本禅师荣西搭乘商船从日本的博多出发,在海上航行了一周之后,迎来了他的首次中国之行。同年9月,荣西带着佛教经义章疏30余部以及收集的书籍返回日本,他的包袱里还有创始了日本茶文化的茶籽。公元1187年,怀抱着前往印度瞻仰佛迹理想的荣西再次来到中国。由于关塞不通,他转向天台山万年寺学习,后还被宋孝宗赐号“千光法师”。在中国居住五年后,荣西回到日本,先后在博多、镰仓、京都等地建立众多寺院,弘扬临济宗禅法。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入宋参学的经历,使得这位日本临济宗的创始人回国后带来了日本禅宗的繁盛。

随着日本禅宗的兴起,应日本政府和僧侣的邀请,中国僧人也纷纷前往日本。频繁的中日佛教交流,还将中国佛教的建筑、佛画等传入日本,此时的日僧则热衷于将中国成熟的宗派教义带回日本,纷纷开宗立派,成为此时中日佛教交流的特殊现象。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