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田园的温情

来源:中国收藏 2018年06月20日 01:19

...尚自然的人都会向往田园风光,乡村永远是宁静与和谐的象征,远...

张敏航

转瞬一纪,又逢鸡年。古人在生活中对鸡颇为青睐,从一开始的陪葬品,到日常所用器皿中,都出现了许多鸡的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渴望有一片乐土,文人更是向往自由恬静的田园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鸡成为了当时人们颇为推崇的一个意象。西晋时期较早的鸡首壶鸡嘴处没有可出水的口,仅做装饰之用。到了东晋,鸡嘴处出现了可以出水的小口,此时壶的使用方法也由从注水口出水,逐步变为拥有一个注水口和一个出水口,鸡头则作为出水口装饰之用。

鸡首壶流行的时间比较长,可以一直延续到唐代。而装饰的风格变化也十分多样。最早的鸡首壶在壶身一侧贴鸡头,另一側为鸡尾。后来鸡头的流逐渐加长,鸡尾基本转变为把手,隋唐时期把手越来越长,甚至有装饰为龙形的。辽宋及之后一段时期,鸡首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一时期彩绘具体形象的瓷器也并不多见,单色釉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宋代的磁州窑中零星出现过鸡的彩绘装饰,但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直至明代,成化年间鸡缸杯中鸡形象受人推崇,制作精良程度达到顶点。明朝前期的几位皇帝大多偏爱五彩,以五彩为釉上彩绘的瓷器因其大胆却不庸俗的浓艳红绿色彩,受到了极大推崇。而至成化时,双勾填色的斗彩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斗彩以釉下青花勾勒纹饰的轮廓,釉上彩绘填色,在艳丽的色彩之上更添了几分淡雅与秀美。一只雄鸡与一只雌鸡带着小鸡觅食,配以简单的花卉装饰,这是成化斗彩鸡缸杯上最具温情的场景。

许多人认为,这样的转变与成化帝坎坷的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年幼时,成化帝的父亲正统皇帝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其叔叔称帝,改元景泰。这一时期成化帝被废除太子之位,几乎每天都活在随时没命的威胁之下。而惟一与他相伴的就是大他十几岁的贴身奴婢万氏。然而峰回路转,后来正统皇帝夺回帝位并将皇位传给了成化。童年的不幸让成化皇帝性格有些懦弱,还对陪伴他的万氏颇为依赖。很多人认为正是这样的经历,才造成了成化更为喜爱斗彩的淡雅。童年的母爱缺失和长时间的膝下无子可能让他比一般的帝王都渴望一份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而鸡缸杯上的绘画恰好表达了他内心当中的这份期待。而另一方面,成化皇帝其实自身的艺术造诣颇高,这在其传世的绘画作品中可见一斑。这样颇具文人素养的一位帝王会疏远浓烈装饰的五彩瓷器也并没有什么可意外的。

寄托着皇帝美好愿望的鸡缸杯,在成化时期烧造的数量并不多。加之“其质莹润,造型秀奇”,到了万历时期就有“值钱十万”的记载,到了清朝更是“价在宋瓷上”。而清代皇帝也颇为喜爱鸡缸杯,不仅竭尽全力收集传世品,还常进行仿烧,有的甚至连款识都为“大明成化年制”。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成化鸡缸杯更是书写传奇。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中,一件由玫茵堂收藏的成化窑鸡缸杯最终以2.8亿港元成交。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成化元年为乙酉年,就是鸡年;而“酉即酒字,象酿器形,中有实”,在古代与酒有关,上述的鸡首壶和鸡缸杯又同为酒具,不知这与成化皇帝颇为偏爱鸡缸杯是否有着某些机缘巧合的联系。

如果说鸡首壶象征驱邪避凶和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鸡缸杯代表了皇帝内心对于家庭的期许,那么清代瓷器中的雉鸡则诠释了纹饰“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表现手法。雉鸡又称绶带鸟,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由于“绶”与“寿”、“带”与“代”谐音,因此绶带鸟在人们心中与长寿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雉鸡就成为了在寿图中经常选用的瑞禽。清代的瓷器中多将其与牡丹共同绘制,大有繁华似锦之感,也颇为受到清代皇帝的喜爱。

在故宫现有的馆藏文物中,就有不少以雉鸡和牡丹作为主要纹饰的瓷器藏品。如雍正时期的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碗外壁一侧绘雉鸡牡丹花,另一侧题墨彩诗句“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色彩鲜艳雅逸,富贵吉祥之意立现。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