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琮式瓶

来源:覆一层丛林 2018年05月31日 06:08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建都开封。以15年的征战平定了荆南、后蜀、南汉和南唐。到979年合并了吴越和北汉,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统一。宋朝立国后,实行重文息武的国策,提倡教育,国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有很大的提高。在城镇、经济、教育、文化活动中,士大夫知识分子比较活跃,因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这时期瓷器制作的工艺继承了历朝制瓷的优良传统,陶瓷生产盛况空前,几乎在所有领域同时走向成熟。无论是在青瓷、白瓷、黑釉瓷还是釉上彩、釉下彩的制作技法,都有着质的提升。同时在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也有许多创新。是至今为止仍被广大收藏家所喜爱的瓷器之一。

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

琮,音从。方柱形,内有圆孔的玉器,是新石器时期的礼器,也称为玉琮。器型是圆口,短颈,方柱形长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有的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横线装饰。其器内圆而外方,以象天圆地方之说。《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瓷质琮式瓶沿袭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内圆,上下通透,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为一种瓶。

南宋官窑瓷的造型、品种包括很广,以陈设用瓷为主,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装饰瓷。器型多仿自周、汉古制。造型严谨肃穆,古风朴朴,又配以“紫口铁足”更显得风韵别致、古色古香。南宋官窑青瓷,主要表现的不在于它的装饰,而在它本身庄重的、典雅的、神秘的自然美。在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着称,这些制品反映出东方民族谆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

宋官窑瓷的釉色以粉青色为主,依照具体情况又有深浅不同之分,且其均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南宋官窑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红褐色等,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数,所谓“铁足”即是指圈足部份露出的黑铁色胎。南宋官窑的釉极厚,故便有“厚釉薄胎”之说法。南宋官窑瓷多有纹片,有大小开片,亦称“文武片”。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以冰裂纹等大纹层为主,所谓“冰裂纹”者,如同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多角形的开片,显白色的纹路,由于机会不多,较为特殊。釉面出现的纹片原是一种缺陷,它由于制作过程中工艺处理不当,胎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使釉面发生裂纹,但我们的祖先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美,作为装饰瓷釉的特殊手段,使这种釉面纹路通过工艺的调整,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纹片碎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又在规则之中。

这件官窑琮式瓶即系仿古玉器“琮”而成,圆口,短颈,长柱形体,器身饰以凹凸的装饰,圈足。造型端庄,通体施青釉,釉质浑厚滋润,闪烁油光,釉面开有冰裂纹片,于细腻平滑中透漏着稳重典雅之气。南宋王朝覆灭之后,官窑被毁,工匠失散,技艺失传,所以传世官窑器十分稀少,且千年来,官窑大部分都进了世界级的博物馆,一旦进入博物馆,流通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故此件官窑琮式瓶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宋官窑稀世珍品。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