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王法进艺术作品(2018)

来源:山东热点 2018年10月18日 07:04

王法进,1976年生于山东青州,现为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2000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研究生学习,师从宋丰光教授,2003年获硕士学位。作品立意于闲适静谧的绘画意识,讲求诗情入画,以园林景致与儿童意象为基本元素构成画面,把色彩的视觉表现性与水墨的诗性传统融合为具有生动气息的绘画样式。

走在路上

  春天的时候,走在路上,经常注意泥土里雪融化后留下的印记,接着会去看草丛里干枯的叶片下隐藏的一天天清晰起来的丝丝绿意,心里会瞬间抖露春寒料峭后的激动和喜悦,因为很快清明节过后,田野中不论是庄稼地还是野草,一片春意盎然的绿色就开始奔跑在你的视线里。

《故园清秋图》 纸本水墨 67cm×136cm 2018年

走在夏天,炙热的路上,即便是乡间的土路,也会让你感受接近极限的热意,从脚下到发稍的烫,直到心里。若是在儿时的记忆中,会听着热闹的知了声去爷爷种花的地方,看看冬天在地窖里已经茂密起来的花草已经长的怎样奔放。而秋天的记忆里,路上是拥挤的,其间遗落的玉米粒在深深的车辙里已经开始发芽,一丛丛比肩接踵。

当然,秋意正浓时,也接近冬天。

《青趣图》 纸本水墨 67cm×136cm 2018年

到了可爱的冬天里,那场大雪漫了路,只能从挂满雪的树丫间看到渐远的路伸去熟悉的远方。多少年后回到家乡,那片时常会在梦中出现的林子依然在,只是总也无暇回望那几棵缠绕着特别记忆的树。还有那块养育了无数代人的田地,也已在梦里和现实的记忆中模糊了边界。因为,变迁的容貌已然开始掩饰曾经熟悉的标记。

二十年前,我远离了故土,向着曾经站在秋野上望过去无数次的远方迈步,而今依然在前行的路上。

《秋山晓月图》 纸本水墨 45cm×98cm 2018年

探寻艺术之路又何尝不是这样,走在绘画的路上,会时时感受如同季节变迁的意义。既有峰回路转的起落,也有花香鸟语的喜悦,这些语境转化为绘画的冲动会很自然的寻找一种样式应对,而一直在几年间实验的条屏这样一种熟悉的样式正是对记忆中那些情境的回应。

在我看来,画面就像纵向伸展探寻远方的路,笔墨纵横间展露刚柔相济的品格,色墨转换间显现光阴流转的境遇,次第进发;线面交替间蕴含虚实互补的性情,在这样的画面中更容易表露画者的艺术理念。画中往往会出现一个线面交割或者色墨交融的集中点,如星夜里远处的灯火,我若旁观抑或行旅,总之是希望,很遥远也很幽美。当然,空灵的境遇即便优美,也如古老的传说,在记忆中即便遥远也时时鲜活;而会生活,需懂得欣赏星光的闪烁和夜的静谧,更要有阳光的温暖和雨露的滋养。

《溪山图》 纸本水墨 45cm×98cm 2018年

一直以来的画面以园林景致和人物影像为主体,用彩墨图式构成画面,表现春花绚烂或荷塘闲散,也有秋山静域或云水交合,取景简约,诗情入画,只想有闲适恬淡的画境应对自然美与世态文化的传递。

这样的图式实验着诗意畅想的转合与视觉绚丽的交叠,包容了经验与期待的笔墨风采,有探索也有成果。今天把他们集合在一起,只为有机会进行更多关于画面结构和绘画理念共进的探究,以之与众画者讨教与交流。(文:王法进)

《云山古道图》 纸本水墨 45cm×98cm 2018年

《云山秋色图》 纸本水墨 67cm×136cm 2018年

《云山图》 纸本水墨 97cm×96cm 2018年

《云山图》 纸本水墨 97cm×96cm 2018年

《云烟秋水图》 纸本水墨 45cm×98cm 2018年

主要参展:

2000年1月 作品<

>在山东省跨世纪中国画精品展中获银奖

2002年12月 作品《大峡谷的孩子》入选《欢庆十六大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

2008年12月 中国画作品《雨荷》获山东省艺术院校美术大赛金奖

2012年8月 作品《奚仲造车的传说》和《卧冰求鲤》入选“美丽的传说”山东民间文学中国画展

2012年9月 作品《故园东风吹梦》入选“翰墨新象” 全国中国画展

2013年5月 作品《佳境怡情》入选“泰山之尊” 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

2015年6月 参加“艺路同行” 中国书画邀请展(滨州)

2015年10月 参加“翰墨鲁中” 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淄博)

2016年1月 参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山东青年中国画人物画展(巡展)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