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芭蕾舞教学创新策略探析

来源:艺术研究 2019年07月27日 11:39

小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一: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探析-小学教...

沙薇

摘 要:芭蕾舞教学在我国也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时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功能等各个方面均已日渐成熟。不过其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事物发展,根据我国芭蕾舞教学现状,积极进行芭蕾舞创新教学,提高芭蕾舞教学质量。

关键词:芭蕾舞 教学 创新策略 基本特征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芭蕾舞越来越感兴趣,不少家长将孩子送进芭蕾舞培训班,让孩子了解芭蕾舞艺术,亲近芭蕾舞,通过学习芭蕾舞来提升自身的修养,具备竞争优势。由于芭蕾舞起源于国外,目前国内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对我国芭蕾舞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创新策略,为芭蕾舞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 芭蕾舞艺术的基本特征分析

1.“开”的特征

在芭蕾舞基础训练中,要求学员外开双肩与髋关节。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肩关节外开来舒展人体的线条。外开肩关节,对于增长学员的昂扬的学习精神和高雅气质很有帮助,并且还能有助于学员后背的收紧、挺直,让学员的物资更加舒展和挺拔。而将髋关节向两侧展开,可展现出一个舒展的人体线条,并且能提升学员下肢的表现能力。“开”这一要求,是芭蕾舞教学对学员的基本要求,通过打开肩关节和髋关节,带动脚趾尖、脚腕关节和膝关节全部打开,具有一定难度。

2.“绷”的特征

芭蕾舞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绷”。在基础训练课上,教师会经常提醒学员绷脚,是教师的常用语。比如学员动力脚一动,特别是处于离地状态后,则必须紧绷双脚。对于芭蕾舞艺术来说,绷脚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有力地锻炼踝关节,提高了趾关节能力与灵敏性,同时也能增加腿的长度,强化腿的线条流畅美。

3.“直”的特征

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对学员“直”的要求有两个作用:第一,从技能训练角度看,人体处于直立状态下时,重心垂直向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员从容不迫,也保证舞蹈动作的稳定性。在表演中,学员上身可能由于舞姿造型出现前仰后合的情况,这时人体重心必须保持垂直向下,才能在表演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而为了使身体重心始终保持垂直,顺利完成表演中难度较大的旋转和技巧,在训练和表演中需不断调整身体重心。

第二,从精气神角度看,身体直立挺拔,不挺胸叠肚,绷直脚背,收紧膝盖,会增加学员的精气神,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呈现出一种朝气蓬勃、高雅潇洒的青春美感。

二、 中国芭蕾舞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中国芭蕾舞教学中,为了动作而动作是突出问题之一,主要是动作过于程式化,而不自然,无真情实感。一些学员在不了解中芭蕾舞内涵情况下,过分追求高难度技巧,将形体与技巧需并驾齐驱的舞蹈格式化。这也成为中国芭蕾舞无法与时俱进的根源之一。为了寻求突破,则需创新教学,提升芭蕾舞教学的有效性。中国芭蕾舞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芭蕾舞的认识存在偏差

15世纪,芭蕾舞发源于意大利,起初其仅仅是供大众娱乐的一种舞蹈形式。而随着世道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芭蕾舞的形式悄然发生着变化。1661年,世界上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建立,芭蕾舞的基本动作确定,包括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严谨的、科学的芭蕾舞训练体系。

自诞生以来,芭蕾舞始终在创新中实现突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芭蕾舞这一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也对人的审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芭蕾舞俨然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和艺术形式,且人们对芭蕾舞的认识还在继续提高,已经成为贴近大众的一种高端舞蹈艺术。

但当前,一些人对芭蕾舞的认识存在偏差,比中国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芭蕾舞,并不是被芭蕾舞所吸引,而是带着一种功利心,认为是孩子成功的捷径,并未将其作为一种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舞蹈艺术。

2.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芭蕾舞教学来说,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芭蕾舞的兴趣非常重要。众所周知,芭蕾舞要求学员有个良好的身体,并在此基础上,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取得成绩,提升对芭蕾舞的认知和表演功底。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无疑对学生学习芭蕾舞有不小的帮助。

但现在的芭蕾舞课堂上,学员的练习并不轻松,繁重的练习任务、紧张的学习氛围让学员对芭蕾舞望而却步,无法真正投入热情。在对待教学任务上,教师的态度敷衍,对教学方法和形式理解不到位,也无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无法让学生真正融入进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

3.规范动作中缺乏创造力

芭蕾舞是古老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在其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如果没有创新,则芭蕾艺术持续取得进步,无法形成目前完整的体系。学员现在学习芭蕾舞课程,均是按照授课者的教学方式来,虽然练习的有板有眼,教学效果也不错,但是整体上缺乏创造力,也就是整体的表演无亮点,为了练习而练习、为了表演而表演,没有投入热情和精力,仅仅当作一件事情在做,并未视为自身的事业。

三、 中国芭蕾舞教学创新的策略

1.重视芭蕾舞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学习练习芭蕾舞,可对学员肌肉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解放学生肌肉走向、承受能力和关节等,从而达到体态舒展的效果。一个科学的教学方法可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现在将人体运动生理与艺术表现的有机结合,向学院提供丰富多样的表现意识和表现手段,也表现在一套严谨的基础训练动作和严谨的训练过程。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

(1)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式。对于芭蕾舞教学来说,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式非常重要,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体老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并全面掌握学员身体状况、运动基础、文化素质和个性特征等;第二,准确把握每堂芭蕾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升教学效果;第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形成教学原则。

(2)积极开展芭蕾舞动作创编实践工作。芭蕾舞套路创编,即根据一定实践、场地、范围、方向路线和音乐特点的要求,有机串联起单个的舞蹈动作,形成一套完整、流畅的舞蹈系列动作。成套芭蕾舞动作的编制,应遵循运动人体科学原理、芭蕾舞艺术运动规律和美学法则,通过有机串联每个动作,形成一个优美、和谐的整体,而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将每个动作连在一起。芭蕾舞成套动作的创编,是一项创造性工作,需要在不断总结基础上才能完成。

3.积极创新变革教学内容

芭蕾舞教学的创新,需要首先创新各个芭蕾舞教学内容,通过改革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娴熟地掌握芭蕾舞舞蹈技巧,拥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理解芭蕾舞艺术精华所在,从文化与审美上考量芭蕾舞,激发学生对芭蕾舞艺术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改革需从细节入手,从细节入手的改革易取得成功,比如准确解读某一个芭蕾舞动作,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审美内涵,帮助学生把握芭蕾舞所体现的美学思想,继发学生对芭蕾舞动作进行再丰富、再创造,不断拓展芭蕾舞教学的内容。

从操作层面,可以班级和小组为单位进行芭蕾舞教学内容创新,确定创新主体,充分释放学生想象力,自编自排芭蕾舞曲,在创新中让学生更好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教学内容创新性改革,也需要改革模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4.积极调整课堂教学模式

芭蕾舞练习一般的教学惯例是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进行练习,并对学生开展统一的训练。教师负责喊口号、调整学生的舞蹈动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不利于节约管理资源,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而众所周知,个体性发展是创新突破的重要来源之一,一旦学生个性被压制,则创新思维难以被全面开拓和发掘。为了提高芭蕾舞教学效果,需要调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开启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解放学生,根据教学地点合理确定教学主题,并按照学生不同特点与需求合理进行调整,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积极调整模式,应当是在教学内容改革和师生关系改善之后,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芭蕾舞的教学模式,开创富有创新性的新型芭蕾舞课堂模式,构建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

另外,芭蕾舞也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我国民族舞蹈历史悠久,在世界舞蹈界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表演体系和教学体系,有很多值得芭蕾舞教学借鉴的地方。而这需要对我国民族舞蹈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认识民族舞的特色、规律和教学特色、教学规律等,并寻找两者的结合点,不断为芭蕾舞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需要借鉴其他国家民族表演和教学形式,不断为芭蕾舞教学注入新活力。

结语

芭蕾舞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一门优雅的舞蹈艺术,广受人们喜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芭蕾舞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舞蹈形式,需要不断自我丰富发展,需要从教训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调整和创新,全面解放学生,充分释放学生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芭蕾舞的兴趣,提升芭蕾舞教学的效果。同时,本研究还认为,积极借鉴民族舞蹈教学成果,也有助于提升芭蕾舞教学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蕾.从西方文化角度对芭蕾舞教育的探讨[J].黄河之声,2014(17).

[2]高小军.高校“街舞”与“基本功”教学的对比分析——以四川音乐学院现代流行舞系为例[J].四川戏剧,2015(2).

[3]张静.芭蕾训练体系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

[4]罗列诗.芭蕾舞教学的创新模式探讨[J].黄河之声,2015(8).

[5]林洋.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人才——构建芭蕾舞专业中专与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S2).

[6]李淑华,王晓玲.中国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J].艺术评论,2014(3).

[7]孙亚男.学院派芭蕾舞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5).

[8]吕璐.浅论芭蕾舞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大舞台,2010(9).

[9]吕丽娜.提升芭蕾舞教学质量的优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文体艺术),2015(23).

[10]高敏娟,王敏.现代芭蕾《花祭》的艺术探索[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5(23).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