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空玉雕:减法技艺的精髓

来源:藏玉 2019年09月23日 19:30

玉雕艺术的高深,不只是古老文化的加持。历代玉雕师的工艺技法,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玉刻之美。

在各种各样的展会上,我们经常看见一些玉器把某些部位掏空,只留下表现物象的部分。

玉友们看到这样的作品,无不左右徘徊。以至于从每一个角度,都能窥见别样的曼妙。

这种利用钻孔、丝锯搜镂制作的技法,我们称之为“镂空”。这种玉雕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并在战国时期流行开来,当时的许多镂空玉璧,放在今天都是传世佳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镂空工艺延续了古人的喜好。玉雕师也在推陈出新,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优秀新作,使这门减法艺术更精密、更科学。

新玉友看见这样的雕工,有时会付之一笑:说得神乎其神,不就是掏掉些东西么?

事实没有那么简单,挖脏去绺、器皿掏膛的工作,大多数玉雕师都会。至于掏得有思想、有见地,就体现了“匠”和“师”的区别。

是否因材施艺?

有些血气方刚的琢玉新秀,会为了一场玉雕评选,刻意拿一块籽料做最复杂的镂空。

在小料上做减法,确实很显功夫,彰显了“拳打斗牛之地”的武艺。却在无形之间,造成了一块好料的浪费…也许这块籽料的完美归宿,是一个浑厚的手把件啊!

但有的籽料被镂空,玉雕师自有一套道理:料子本来有僵和棉点,我挖脏去绺,顺便体现一下技艺。

这种处理方法很有艺术性。挖脏去绺让剩余的玉质变美,加一些处理使其更美。顺势而为,因材施艺,何乐而不为呢?

精神内涵如何?

兵者不详,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至于用手上的刀子做出什么,就是圣人与屠夫的差别,也是大师与新手的区分所在。

镂空之艺,能让作品从简单的平面变立体,从多角度呈现出不同的美感。这种美由内而外,令人踱步而观。

在3D的视觉效果下,玉雕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入人心,看客会更用心地品味其寓意。如果没有相应的底蕴做依托,雕得再细,又怎能留住日渐理性的玉友呢?

在玉料价格昂贵的时代,玉雕师们追求速度和数量。愿意花时间镂空的玉雕师,也许会逐渐减少。

但我们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的精品出现,带这种优雅的减法技艺流向世间。

你心目中的完美镂空,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正道拍卖)

编辑:老信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