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音乐分析
张鲜华
摘 要:《百鸟朝凤》是中国一首经典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原本是唢呐独奏曲,作曲家王建中先生运用现代作曲手法将其改编成一首非常优秀的钢琴作品,赋予了这首《百年朝凤》更新的音乐内涵,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在钢琴演奏技巧方面,作品充分地将钢琴的广泛音域加以利用,演奏技巧十分高超,演奏手法灵活多变,使钢琴演奏更加具有表现力。本文在对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这首作品的演奏特点。
关键词:钢琴改编 《百鸟朝凤》 演奏
中国的传统乐曲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仅是作为音乐作品而存在,更是中国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展现。在我国,很多优秀的钢琴作品都是由优秀的作品家在中国传统乐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而成的,使我国的传统乐曲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赋予了乐曲更多的内涵和表现力。《百鸟朝凤》是我国一首著名的传统民间音乐作品,原本是用唢呐来演奏的,我国著名作品加王建中先生将现代作曲手法加以运用,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利用钢琴所具有的音域特点和丰富的织体色彩将其改编成一首优秀的钢琴作品。《百鸟朝凤》这首唢呐曲内涵丰富,节奏欢快,情绪热烈,描写了北方农村的欢快喜庆的婚庆场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王建中先生在保留了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改编和创造,使原作品内涵更为丰富,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结构分析
钢琴改编曲与原有的唢呐曲相比,将原作品的因子部分予以省略,但是将原作品第二乐段的旋律,即“春回大地”的旋律部分予以保留,在作品中间部分插入了鸟鸣和虫鸣的声音和节奏,使原作品更加富有活力。钢琴乐器本身具有广阔的音域,加上丰富的织体,配以装饰音的效果,是我国北方民间音乐特点得以充分的展现,更加富有乡土气息,北方农村的朴实和粗犷的特点更加鲜明。唢呐的音色是嘹亮欢快的,在钢琴改编曲中利用高音区来表现这一特色,唢呐特有的滑音通过五度音程和八度和弦装饰音来表现这一音色效果。在演奏“林间嬉戏”乐段是,旋律在高中低三个声部之间流转穿梭,高低交错,相互呼应。为了是北方地区居民的朴实直爽开朗的性格特点得以充分的表现,钢琴改编曲增加了大量的重音后置和切分节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此乐段的后半部分,快速的半音在回旋力度上强弱交错处理,向人们呈现出群鸟争鸣的热闹活泼的画面。
旋律进入第88小节开始转入了悠闲宁静的状态中,以分解五度的交替作为整体画面的基础,接着有鸟儿自由的鸣叫。在这一乐段,作者充分了利用了钢琴演奏的灵活性,以鸟鸣声的模仿为主,呈现观众一片“莺歌燕舞”的画面。旋律进入到第115小节,将音域整体上衣,利用钢琴的高音区来模仿鸟儿高声的鸣叫。
谱例1:
在乐段的中间部分旋律开始转为宁静,采用八分音符跳音的方式作为表现手法。原作品中的华彩乐段,唢呐演奏采用的“花舌”的技巧,钢琴作品采用半音颤音和不协和音程的密集音群来加以表现,音乐的起伏逐渐明显起来。
进入乐段,作品表现的是“欢乐歌舞”的场面,音乐旋律明快,节奏活泼,百鸟争鸣的再次呈现,钢琴演奏速度不断加快,情绪越来越高涨,配以连串附点半音颤音的自由发挥,使音乐作品进入高潮。节奏方面特点鲜明,由慢转快,先抑后扬,达到百鸟争鸣的展现效果。
二、钢琴演奏的要点
钢琴作品的演奏中,装饰音的巧妙运用能够使钢琴的演奏更具有表现力,这也是钢琴作品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钢琴不像其它民族乐器在表现民族具有明显的民族色彩,要达到其它民族乐器的表现效果,就必须深刻的体会作品的内涵,将音色技巧灵活运用,配合装饰音,特殊的演奏手法来展现民族音乐作品的特色。
《百鸟朝凤》原曲为唢呐演奏,唢呐这一乐器具有明亮的音色,而且音量大,特别是动物鸣叫的模仿上有独特的优势,在表现热闹欢快的场面上也是其擅长之处。钢琴改编曲要取得这一效果,首先就要求有非常好的手指控制力,指法灵活,音色通透。在装饰音的演奏方面,指法上要快速有力,指尖绷紧,同时左手伴奏作为衬托,均匀连贯的同时还有注意两手之间旋律的配合和转换,要做到流畅自如。弹奏是要注意手指的灵敏度,音色要保证清亮通透,声音干净利落。除指法要求高以外,踏板的合理运用也十分重要。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包含了大量的钢琴和声乐段。在进行和弦演奏的过程中,要强调最高音,手指的力度要求高度集中,有良好的控制力,配合阴后踏板对旋律音进行强调,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注意空踏板的运用,利用空踏板的共振效应达到需要的音乐效果。
在华彩乐段有速度变化的气口,踏板运用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在气口时踩下踏板,再将音乐轻灵奏出,这时便会产生“空山鸟语”的意境。踏板的合理运用,能够使钢琴作品的内涵得到更好的诠释,更好的勾勒出作品的旋律、节奏、曲调的线条,赋予作品更好的韵味。
三、钢琴演奏技巧的运用
1.踏板的运用
钢琴踏板运用得当,保证了音符与和弦的连接性,使乐句更加连贯,同时使增加力度对比,增强节奏感,使钢琴演奏的音色变化更加丰富。在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钢琴演奏上,踏板的运用尤为重要。以空踏板为例,利用空踏板的共振效应达到不踩踏板所达不到的音响效果,这种踏板方法在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广泛的应用。在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中,在即将进入华彩乐段时会有速度变化的间歇。利用间歇时机,踩下踏板随之轻灵演奏音乐,就会呈现出一片“空山鸟语”的景象。《百鸟朝凤》钢琴演奏曲中主要为节奏踏板,以谱例2为例,在每个小节总重音记号的音符上将踏板踩下然后迅速放下,以使重音得以加强,强调主旋律:
谱例2:
在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有多处运用右踏板,踏板的合理运用使中国传统音乐的横向旋律线条得到更加鲜明的表现,淡浓相配,虚实相生。在演奏大量的和弦连接时,技术要点在于最高音区的连贯性,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注意集中手指的力度,配合使用切分踏板对旋律音的连贯性加以强调,来达到理想的音响效果。使用这种方法,还能够使音乐层次更加鲜明。如谱例3,第一拍,右踏板抓住了辉煌大度的音响并延续到第三拍,从第一拍到第五拍,力度不断变化,弱音踏板的运用使力度发展到极限,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旋律特点。
2.音色的表现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音色主要是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因为原作品是由唢呐演奏,在钢琴曲的演奏中要将这些音色模仿出来要求高超的演奏技巧,配合手指触键的不同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鸟鸣声,使音乐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自然界的音响非常奇妙,在演奏时要集中注意力,利用内心的听觉进行模仿。
以“林间嬉戏”乐段为例,演奏时除了模仿鸟叫声的同时,左手伴奏处理上也要注意虚实相间,勾勒出宁静悠远的画面,浓淡相宜,引入遐想。在《百鸟朝凤》钢琴作品中,处理有布谷鸟的鸣叫,还有其他鸟类的鸣叫声。比如黄鹂、百灵鸟的鸣叫,清脆高亢,在演奏时指尖绷紧力度集中,演奏出轻灵透亮的音色:
谱例3:
3.句法气息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要充分的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波动,气息会随之发生变化。在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存在多处速度变化的地方,在演奏时要根据乐器的情感变化对速度、力度表情进行灵活恰当的处理,或慢呼慢吸,或快慢交替,或快呼快吸。比如在第三乐段,演奏时要使音色更加集中更加坚定,就要在气息上进行合理的控制,注意慢呼慢吸,用缓慢的吸气来带动身体提起手臂,再用缓慢的呼气放下:
谱例4:
四、结语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是在原唢呐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了,保留了原作品所包含的民族特色,而钢琴所具有的广泛音域和丰富音色又赋予了这首乐曲更加鲜明的色彩,增添乐曲的韵味,使音乐内容更加生动。这首钢琴作品在演奏上要求有极高的技巧,指法灵活,音色丰富,具有很高的演奏难度。为了能够充分的展现出作品的民族韵味,演奏者应从中国传统音乐中吸取养分,并通过适当的演奏技法与其民族特色将之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江明悖.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2]王彤.钢琴改编曲《百鸟朝风》的民族风格[J].艺术教育,2013(2).
[3]陶敏霞.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教学与欣赏[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2010.
[4]魏廷格.论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J].中国音乐学,2011(2).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