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明 | 红木家具行业的工匠精神要从手艺和态度两方面去解读

来源:袭明制器郝增涛 2021年04月10日 21:55

山东烟台滨海小木屋

烟台海滨有一个百年的小木屋,上下两层有三百多平米,小木屋的主人是我的一位朋友。朋友接手之前,小屋是当地的高档饭店,接手后将里面的装潢全部拆除,回归原貌,清出去40卡车的垃圾。他又从乡下买来几车老房子拆下来的青砖重新铺设了地面,墙面的处理也是一灰到底,门窗也是木结构框架安玻璃。小屋的富丽堂皇被拆除后,里面驻进了舒适的生活气息。不论是青砖、书画还是红木家具,皆是为人所用,以享受生活为目的。尤其喜欢那种洒水扫地和残茶剩水随意泼洒在地上的随性,以及每日推开窗户面向大海的畅快感。

黄花梨木雕凤纹顶箱大柜

一日坐下闲聊时,他突然指着喝茶的红木方桌问我:“你家具的好我是知道的,我只想知道你的家具哪里不好”。 这个问题让我沉思良久,不由感叹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的,只有在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境界时,才能在当今这繁杂功利的社会,有时间回归并享受粗茶淡饭的慢生活。红木家具相对于书画、茶道等更贴近生活,不需要以“皇帝的新衣”那种方式让人引导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家具并不需要卖家具的人过多的渲染和介绍,从唐、宋、元、明、清到姚黄魏紫给你说的云里雾里,因它的优劣会在接触和使用过程中自然呈现出来。

攒长方格围子书架

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家具都是以传统的手工艺用天然的木材制作而成,能做到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但又不愿意用老木匠那句“十活九病”来降低自己对家具的要求。人到四十天命之间,对于我除了做家具以外已经不会做其它的事儿了,这个年纪也不允许再去做其它的创业尝试,唯有把当前喜欢的事儿做下去并且做好,藉此生存。

北京木匠在打磨一镶嵌圆桌

工匠精神无疑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不论何人何事都会提到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我觉得要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工匠也叫手艺或能力,二是精神也就是态度。工匠精神应该是手艺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端正的态度相结合,缺一不可。

什么是工匠?古人用"奴、徒、工、匠、师、家、圣"七个层次来演绎人的不同层面。①奴:非自愿工作,需要别人监督鞭策;②徒:能力不足但自愿学习;③工:按规矩做事;④匠:精于一门技术;⑤师:掌握规律,并传授给别人;⑥家:有一个信念体系,让别人生活的更美好;⑦圣:精通事理,通达万物,大公无私,为人民立命。

鲁班经插图

夫匠,工之集大成者。《考工》有云:“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洫,国无良匠不足以强”。匠之于国可谓重矣。《说文》匠,木工也。最初专指木匠,现在涵盖面很广,除了木匠还有金匠、石匠、篾匠、花匠……。匠人就是靠手艺吃饭的人,手艺自然就是“手上有活儿”,从业者要达到一个工匠的水准,按上面的解释就是能精通所从事的技艺。明代的“御用监”,清代的“造办处”,民国时期的“鲁班馆”,都是那个时代高级匠人群集的地方。

什么是精神?就是态度,就是对所作的事儿的认真度、责任度、努力程度等,要敬业、乐业有底线且有更高追求。态度不好即便有再好的手艺也是枉然。曾经遇到一个自诩的老木工,说他在做活的时候偷过手,并得意洋洋的说只有对木工非常熟的人才能偷手且还看不出来。现在想来,他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匠人,熟能生巧是好事,但熟能偷手是态度出了问题。在中国古代不乏将工匠精神做到极致的人。明末清初制紫砂壶的时大彬,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据称︰时大彬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肃,每遇不满意的作品,即行毁弃。即打碎十之八九也在所不惜,当时茶风盛行,对壶艺要求很高。据清李斗《扬州名胜录》载︰(天雷坛)供物中有时大彬壶,盖与口合如胶漆,不能开。摇之,中有水声,斟之无点滴,数十年如一日。祖连朋,原鲁班馆的一位老木匠,在世时曾给故宫、王世襄、马未都等修复老家具。他除了手艺高超以为,修复家具的态度一丝不苟,古家具常有受伤缺损,补上一小块容易,只是吻合木纹难寻,他常常花几天的时间来选一块合适的木料。那时的修复收费都是计件制的,但是也并不因为多花了时间而加钱。还有像《髹饰录》一书作者隆庆年间安徽新安平沙的黄成,明末陆子冈的玉,江千里的螺钿,张鸣岐的手炉,周柱的百宝嵌,朱松邻的竹刻等等都是古代手艺人的代表。

王世襄与老木匠祖连朋合影

现在制作红木家具跟过去不同,在古代硬木家具更偏向于私人订制,木匠师傅带着徒弟去大户人家上门服务。木匠师傅不需要自己屯料养厂房设备和工人。在我幼年时还有篾匠和缚笤帚的师傅上门服务。现在则不同了,红木行业已经有了门槛,需要大量的资金租建厂房、购买设备、招聘工匠、屯各种木料。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红木家具还需要时间不断打样和开拓市场。仿制明清式家具,前期还要对馆藏的实物观摩研究、数据测量、图纸绘制、原材料购买及工匠招聘等等。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是生存的基础。

红木家具相其它材质的家具来说应该是在行业的顶端,红木从业者更应该本着工匠精神将家具做到最好。干一行爱一行,要有耐心、专注、坚持与不断求索的精神。对于红木家具工厂或作坊这类小企业来说,东西做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工厂的一把手,老板的态度决定了工匠精神中的“精神”,是产品品质的基础。只有一把手懂得传统家具和生产工艺,并且有想做高品质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执着精神,家具才有可能做好。就像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给独立团注入的敢于亮剑的精神。在这里尤其要注意两点:第一完全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制作,毕竟大多消费者并不专业,对于型艺材的理解比较片面,容易形成外行指导内行;第二、大而全没有不能做的家具,盲目发展,大包大揽,从最初的小而精变成了后来的大而糙。

欧阳修《卖油翁》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熟能生巧是一个好工匠必备的素质。工匠讲究的是工艺,工艺讲究的是精致。要想做好红木家具当然离不开手艺精湛的匠人,且他们也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单就明式家具而言,王世襄先生曾从木材美、造型美、结构美、雕刻美、装饰美五个层面评述过(请参阅王世襄先生所著《锦灰二堆》一卷)。做一件好的家具,在每个层面都要下功夫,都需要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来支撑。

虽然红木家具在行业顶端,但是同为红木家具也会分个三六九等、桦梨梓檀,高端的海南黄花梨和低端刺猬紫檀这两种木材价格就相差几千倍。家具虽以实用为主,红木家具除去使用价值外,还有很多文化、收藏、艺术、装饰、升值等附加值,不同财力和认知的消费者对于红木家具的购买倾向也必不相同。

黄花梨高靠背南官帽椅

马未都先生在《嘟嘟》里讲到,他去乌镇,在当地的竹器店曾花一万三千五百元买过一个做工非常精细的竹编小盒,同行的人问他这么贵为什么买,马先生回答道,因为只有我买他才有可能再编,如果没人买这个手艺可能以后就失传了。在世界范围内,德国的工业制品、瑞士的手表、日本的手工艺品等,都达到了工匠精神的高度。一双意大利手工皮鞋虽然价格不菲,但很快就能卖的出去,一双日本量脚定制的皮鞋因为没买也让一位朋友念念不忘,这也给鞋匠生存与发展很大的空间。究其原因,只有社会环境支持制作高端产品的工匠的生存,产品能做出来,并且能卖出去。同样中国传统的红木家具行业也需要这样的生存空间。只有那些以传统手法制作,型、艺、材均到位的家具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使从业者坚持并传承下去。

另外,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工匠精神”,社会上每个行业都是从高到底成金字塔形,做高端商品的是少数,消费的起高端商品的人也是少数。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任何年代和社会环境下的商品都有高中低端的区分,必不能要求所有的从业者都做出最极致的商品,也不能让所有的消费者为商品的附加价值买单。当然不论处在什么层次,都应该在自己所选择的层面上规规矩矩的做好人和事。在我看来做人的良心和做事的底线更为重要。种蔬菜、水果和销售食品的要做到自己敢吃;卖茶具、茶叶的自己敢喝。任何的商品都做到诚信,宣传与商品本身一致,不掺假、不偷工、不夸大。在保证有饭吃,并且做好后能卖的出去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留一个好口碑,也就是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总之,工匠精神,之所以被诸多行业拿来做招牌特色,是因为它蕴含着可考究的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神价值。亦不必人人都“工匠精神”,只要各司其职,各行其道,规规矩矩,物尽其宜,顺其自然,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坑蒙拐骗,都能对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说起来简单,坚持下去很难。但愿不只是把这句口号传承下去!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