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思无邪”

来源:中国收藏 2021年05月24日 16:56

思无邪

胡西林

昆明一好友嘱我写一小幅横披,内容由我定,只告知用于书房悬挂。我思忖再三,书以“思无邪”三字应嘱。朋友早年是一名知青,在交通非常不便的云南山区插队,下乡那天,铺盖以外他带的主要行李有两件:一件是书籍,172本;另一件是一对大哑铃,重达50公斤。当时“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举扛铃练哑铃习拳使棍在很多青年人中是一种风尚,但是读书的很少,也无书可读。可见他与众不同,没有随波逐流,追求四肢发达,也向往头脑发达……恢复高考后,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是北大的法学硕士。之后,他创办律师事务所,经办了多宗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以博学、敏锐、擅思辨成为业界翘楚。所以我以“思无邪”三字应嘱,自觉甚为恰当。

不久我应邀去昆明做讲座,朋友邀我到他家做客,并且非常高兴地向我出示了他收藏的一件书法作品一一晚清谢隽杭的行书四屏。才读第一句我就惊讶了,所书正是苏东坡的《思无邪斋铭》!这么巧,我以“思无邪”横披应嘱,不正对应上了?所以令朋友非常高兴。

所谓“思无邪”,本是《诗经·鲁颂》中的一句诗:“思无邪,思马斯徂。”其中的“思”本没有具体意思,只是一个发语的虚词,后来孔子在《论语·为政第二》中借对《诗经》的评价,以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来告诫为政者,译成白话就是“《诗经》中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思”在这里被孔子独创性地解作了“思想”,之后为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沿用发挥,成了思想和文学创作理论方面的不朽经典,其中就包括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多遭政治诬陷,数度被贬。宋哲宗绍圣元年他被贬惠州,赴贬途中曾与其弟子由有过一次精彩的对话,而正是这次对话,到达惠州后苏东坡将自己的斋号取名“思无邪”,与子由的对话则跋于其后。这是一段佳话,谢隽杭行书四屏以此为书写内容,可见其人的学养。且读识文:

东坡居士问法于子由,子由报以佛语云:“本觉必明,无明明觉。”居士欣然有得,于孔子之言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夫有思皆邪也,无思则土木也,其必有思而无所思乎!于是幅中危坐,终日不言。于是得道,乃名其斋日:思无邪。直堂一兄大人正之。谢隽杭。

一问一答,一思一得,皆有机锋,深得佛家三昧。其书也佳,二王一路笔法,颇能悦目。那么,谢隽杭是谁呢?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当年的云南曲靖知府。读着这四屏书法,我心里便想,这位谢大入学问好,书此四屏并非置一书本在旁,而是直抒胸臆,信笔写来,东坡子由兄弟的佳话都在他的心里。何以见得?因为其书与原文有出入,但是要旨不遗,精微俱在。且读《思无邪斋铭》原文:

东坡居士问法于子由,子由报以佛语云:“本觉必明,无明明觉。”居士欣然有得,于孔子之言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夫有思皆邪也,无思则土木也,吾何自得道?其必惟有思而无所思乎!于是幅中危坐,终日不言,明目直视,而无所见,摄心正念,而无所觉。于是得道,乃名其斋日:思无邪。而铭之日:夫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病。廓然自圆明,镜镜非我镜。如以水洗水,二水同一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若问今天有多少人知道谢隽杭,恐怕不多。但是当年他可是山东福山的骄傲,那一年(光绪六年,1880年)一县同科三翰林把小小的福山县轰动了,另两位,一位是王懿荣,一位是王乘燮。后来谢做了曲靖知府,四年后离任时又让曲靖百姓不依不舍,筹资为其建生祠,因为他有德行,有政声,仅举一例:曲靖当年有陋俗,认为妇女生孩子是秽事,故接生不得在家,而要到野外。谢隽杭到任后即倡建产房,革除陋俗,曲靖的接生文明由此开启……这就是“思无邪”,他担得起,写得好!我的朋友世居云南,且为曲靖女婿,藏此墨宝乃为先贤伸张,是文化功德,其实我更以为这件作品曲靖博物馆收藏更好。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