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艺术市场运行机制及成因

来源:中国美术 2021年10月13日 18:10

钟表运行原理及怀表剖析-钟表艺术到货

Thomas+Wilhelm+Wang

[编者按]

天价时代把全球资本聚拢起来,全球各大拍卖场似乎成为人们巨大欲望的兑现地,拍卖数据不断攀升,落锤声背后潜藏、混杂着既得利益者的窃喜声,以及失意者的扼腕声。

继2008年到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大幅震荡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下滑以及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艺术市场于2012年之后呈现出逐步下行的态势,进入了一段低迷而漫长的调整期。与此同时,艺术市场中繁荣与堕落并行、人性与狼性博弈的乱象,也不断给人们敲响警钟,寒冬能否度过,又该如何度过呢?

市场的震荡给人们带来伤痛,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艺术品和艺术市场的集体反思。如果目前的降温能帮助艺术市场回归理性,帮助人们意识到艺术品商品属性之外的文化价值,也可谓是祸福所依。

目前,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艺术市场的惯有模式。我们不断看到新的机遇,同时新的问题也快速浮现出来。我们会在调整中重建市场边界,开拓出一片蓝海,构建起富有活力的市场生态吗?抑或是由于多方掣肘,而身陷困顿……

就此现状,本刊整理了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艺术市场·北京论坛”中与会专家的相关发言和理论文章,呈与读者为线索,借此展开讨论。

自从1990年我进入艺术领域以来,几乎在世界艺术市场的各个角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末,全球催生出一座又一座的博物馆、一家又一家的画廊和一批又一批的收藏家。同时,我们所居住和工作的星球也史无前例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显然许多因素促成了这一发展。其中,互联网的出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互联网作为一个完美的通信工具,几乎不用任何成本就可以瞬间完成向世界传输图像和文本信息的任务。互联网如同一百多年前无线电广播给音乐领域带来的巨大变革一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免费接触到艺术。不言而喻,是互联网把艺术变成了全球范围的文化产业。现在,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与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的任何一位艺术家进行交流,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艺术市场建立生意往来关系。若是退回到10年前,上述这一切活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那时快速的互联网尚未普及,若没有DSL调制解调器,下载一个1M(1兆)大小的图片会耗掉一个多小时。然而,这仍然比通过邮件发送昂贵的胶片速度快多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孕育着新职业,如独立策展人、艺术顾问、艺术市场专家、艺术品投资经纪人等等。无论艺术世界如何变化,艺术市场体系基本没变。销售仍然依赖于画廊和拍卖行这种传统机构。事实上,艺术品销售已经从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艺术市场中获益:一方面,互联网使得艺术市场更加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较之传统的不透明的艺术市场,互联网所带来的透明性无疑提升了艺术市场的诚信度。

信息等同于信任,进而转变成交易。其中道理显而易见。此外,互联网还降低了销售成本,因为在艺术市场这个非常独特的环境中,艺术品的陈列与保存、运输与存储以及广告与管理等等费用,都附加在艺术品价格标签上,互联网的低成本优势显而易见。对于大多数艺术经销商而言,在线销售意味着更快的周转时间和更大的销售量,从而提升销售业绩(如果碰巧他们经手的是最抢手的艺术家作品)。

革新艺术市场的先锋者屈指可数,而Artnet(全球艺术网)就是其中之一。Artnet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德国证券挂牌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从2004年到2009年,我有幸在这家公司工作,负责在线艺术杂志的德语版本平台。2007-2008年度(即美国房地产危机之前)是Artnet的销售顶峰,在这一年Artnet创下了380万欧元的拍卖记录,涉及的艺术家人数高达约182000位。Artnet的画廊网络平台包括世界各地的2200个画廊(当时主要以西方画廊为主),展出了158000余件艺术拍卖品,分别出自39000多名艺术家之手。这些惊人数据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上都算得上头条。那时候每个艺术家都希望出现在Artnet网络平台上,希望上头条。因为如果收藏家们登陆Artnet网络平台找不到画廊代理的艺术家,他们就会质问此画廊为什么在Artnet上没有放上艺术家的信息。反过来,艺术家们也会向画廊施压,敦促画廊与artnet签约,这样他们就会出现在西方世界最重要的互联网艺术平台上。当时我们的广告宣传语就是:“Artnet网有拍吗?”。

在互联网上汇总信息比专业化信息更有价值。在信息服务方面,Artnet的市场信息渗透水平无可匹敌。从汇总数据到优化搜索引擎,然后到吸引更多客户,再到更多数据汇总,这样的信息循环可谓是战无不胜。从本质上讲,Artnet不仅通过艺术品图像来为艺术市场提供验证功能,而且还提供了拍卖艺术品的市场概述和定价信息。也就是在2007-2008年这个年度,Armet的收入达到了1230万欧元。正如我前面讲到的——“信息等同于信任,进而转变成交易”。

信息与交易是互联网平台的两个基本价值,尽管许多互联网艺术企业试图将二者整合为一体,但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本质区别。例如,Artsy(装饰主义艺术分享平台)创办之初就致力于为非专业的艺术爱好者打造一个欣赏世界艺术品的导航网站。该平台通过所谓的“基因组计划”对艺术作品进行分类,即:在一组作品之间建立相对合理的联系。然而,该网站的真正目的是开发他们的库存清单,改变只按艺术家的姓名或画种等作为排序分类的标准。这种基因组合的方法拓展了艺术品的分类,将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做相关链接,从而增加平台上艺术拍卖品的售出机会。这一点也是Artsy艺术分享平台一直追求的目标。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这种“经典”的信息平台,可以提供与艺术家、艺术展览、艺术作品、艺术市场等问题相关的评论性文章,艺术市场信息,包括定价信息、供应情况(谁卖什么)、市场趋势,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如艺术家简历等等。

另一类信息平台是艺术品社交网络平台,如ArtStack(艺术堆栈),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艺术品虚拟收藏。艺术堆栈用户创建自己喜好的艺术品配置文件,这在理论上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画廊为你提供“正品”。但不可否认的是,ArtStack(艺术堆栈)目前仍在寻找自己的商业模式,并为此投入了一大笔资金。

Collectrium是又一种信息平台的典型代表。一开始它就被称为艺术世界里的“魔法师”。显然,他们正在开发一项技术,通过把移动设备指向艺术品就可以帮助用户辨识面前的艺术品真假。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经验不足的收藏家避免了咨询别人的尴尬。之后,该Collectrium平台转型为一个收藏管理应用工具,帮助收藏家来管理他们上传到云盘的艺术品盘存清单。最终,这家公司被Christie's(佳士得)以17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Christie's(佳士得)拍卖行所感兴趣的并非是Collectrium平台所提供的收藏管理工具,佳士得真正感兴趣的是云盘的信息,包含谁收藏了什么,即拍卖行所有潜在客户的信息。同时,“宣传网站”上的艺术家排名或艺术世界名人报道也是Christies(佳士得)拍卖行的兴趣点。这些网站专注于炒作和博人眼球,反过来推动市场中的主角获取成功。

作为一个经验法则,可以说,艺术市场信息平台可以助力线下艺术市场做得更好。这些在线艺术市场并非要与传统艺术市场一较高下。个体经销商、顾问、大小画廊以及拍卖行都从信息平台中获益,这是因为信息等于信任,从而使信息平台上的核心客户成为真正的买家。

随着近十年来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不断攀升,很多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交易平台。特别是网上拍卖平台似乎是寻找艺术市场“圣杯”的必经之路。在销售成本巨大且很容易地吞噬收入比例的市场环境下,大幅度降低销售成本和进一步增加艺术品销量似乎是一个明智之举。然而即使是这些最好的艺术品在线销售平台,如Artnet、Paddle8、Artsy等被收藏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寄予厚望的在线艺术市场却一直业绩平平,表现令人失望。2014年Auctionata在线拍卖行收入达到了3100万欧元,表面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态势。但是,他们并没有道出实际的利润,而且比起苏富比近十亿美元的收入也相去甚远。同时,Artnet拍卖行的2014财年也以损失近200万欧元的结果草草收场。

大多数交易平台自创立之初都会迎来一个持续8年的黄金期,之后普遍会遭遇发展瓶颈,根本无法再创造更大的利润。削减销售成本,进而降低卖方佣金,确实使在线销售更具吸引力,使得全球收藏家享受到足不出户并低于线下市场价格购买艺术品等种种优惠,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答案在于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上,即艺术品并非奢侈品。首先,一名艺术家每年的高质量作品,其数量都非常有限。与其他“产品”不同,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通常包含两个“能量因子”——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真正艺术体验和社会赋予的价值。因此,衡量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不能参照服装或名表的尺度或标准。这就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绝对价值,而非大多数其他商品所拥有的相对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一件艺术品有时会叫到天价的原因吧。

然而并非每一件艺术品都会大获成功。如果一位艺术家让太多的二流作品流入艺术市场,最终会导致其作品的贬值。因为艺术品供应数量有限,艺术中介或画廊经营者就有机会完全控制签约的艺术家们。大多数画廊经营者和艺术经销商随时掌控他们旗下艺术家作品的去向。除非这些画廊经营者和艺术经销商想为他们旗下的艺术家开辟一个二级流通市场,否则,通常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阻止收藏家去拍卖他们旗下艺术家的作品,从而防止这些收藏家从中捞取巨额利润。但凡有人破坏行规必将遭到严惩。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画廊经营者会与收藏家合作,共同为他们心仪的艺术家量身定价。只要他们“垄断”这些艺术家的市场并能操控这些艺术品的市场流通,他们战无不胜。

上述事实说明在互联网上匿名高价出售艺术品根本行不通。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独占艺术市场,因此,艺术领域归根结底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违反行规意味着背叛。大多数情况下网上拍卖的艺术品通常都是二流作品,或者是预先安排好的交易,事实上该交易根本不需要在网上发生,从而导致销售成本的增加,因为在线拍卖行已经沦落到线下拍卖行的水平。此外,艺术品价格越高,你就越需要信任你的艺术品经销商,这样你的付出才能有实际回报。人们往往相信的是那些离艺术家更近的人,而不是靠近在线销售平台的人。因此,互联网艺术品销售平台本质上与传统线下艺术市场的玩家利益相抵,而这些玩家的目的就是控制艺术家的市场。

在线艺术平台要想成功就需要他们为艺术市场参与者创造价值。如果这些在线艺术销售平台不顾及客户的利益,他们注定要失败。当前在线艺术市场信息服务可谓是泾渭分明,几乎没有可能出现一个竞争者能够从Artnet's或Artprice's这些艺术市场信息领导者手中分得一杯羹。无论在哪儿也再找不到像Artnet这样的艺术市场信息公司,可以通过引导收藏家而使全球画廊经营者从中受益。

除上述情况以外,互联网艺术平台还可以创造什么价值呢?我觉得有三大机遇。

1.艺术注册

全球范围内但凡涉及财产行业,如房地产,都需进行注册,从而证明该财产本身及所有者的合法权。然而,艺术市场不能够提供广泛认可的注册服务,也无法提供真品证明和所有权证明。尽管做了一些尝试,但并没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权威认证机构可以一方面得到市场参与者的认可,另一方面为艺术市场引进注册服务开辟广阔道路。目前,只有极少数的艺术市场平台能够对重复拍卖、多次交易的艺术品提供足够可靠的信息,从而实现注册的服务。有一点很明确,谁能记录艺术品交易流程,谁就“拥有”全球艺术市场。

2.长尾效应

艺术市场只关注有价值的艺术品。然而,还有许多艺术品几乎没有任何市场价值。这是因为它们不是“官方”艺术世界的一部分。基本上每个艺术家都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市场,抑或投靠一家画廊,抑或寻求一些收藏家的支持。然而,只有在流通市场的条件下,艺术品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换句话说,没有流通市场的艺术品,就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世界上这种没有任何市场价值的艺术品数量远远超出当前市场体系中流通交易的艺术品。能够成功售出这些艺术品的交易平台都有一个超大库存,足以吸引大批顾客。在这里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淘到很不错的艺术品。

仅靠销售艺术市场的主流产品是不明智的,除非库存里需要长尾销售的作品都是过去几代顶级艺术大师的作品。但是由于时代更迭,这些前辈可能早已被遗忘。在西方,许多活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艺术大师如今没有任何市场,原因在于他们自己以及追随他们的收藏家和画廊经营者都逐渐老去。尽管大型博物馆依然收藏他们的艺术作品,但基本上无人问津。真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3.知识生产

我不断强调信任创造价值,知识创新同样产生信任。我一直在谈西方艺术市场,但大家并不感到陌生。

这是因为中西方艺术市场体系具有相似性。从艺术交易的角度看,中西方艺术市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然而,在理解中国和西方艺术实际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时,还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

最近我有幸成为《燃点》中国当代艺术在线杂志董事长。我相信诸位都非常熟悉我们的网站,同时也非常认可我们杂志的质量。《燃点》是中英文双语发行。我坚信《燃点》为所有登刊的艺术家和画廊创造了很多价值。这是因为作为最优秀的艺术杂志,《燃点》始终追求唯一。我们不止于将文本翻译成中文或英文,还通过中文和英文来传达艺术体验,进而促进中西方在艺术领域的良好沟通与了解。

思想传播、艺术品展览和批判性评价无论对于艺术对话、经验交流还是艺术市场全球化等方面都十分重要,尽管这个全球化进程有点缓慢,但却是大势所趋。目前我们看到很多艺术界人士正在世界各地寻找商机。其实,2014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未来的中国艺术不再仅限于国内市场。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正敞开大门迎接中国艺术家们的到来。这个过程需要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平台给予支持,提供有关中国艺术市场的关键信息。同时,这个过程也需要一个能够提供验证的平台。

(Thomas Wilhelm Wang/《燃点》杂志董事长,ARTNET集团前董事与artnet.de创始人,柏林Temporare美术馆前馆长)

组稿/刘竟艳 责编/赵小来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