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虚境说

来源:中国美术 2021年10月22日 12:47

抽象艺术与跨文化思想对话系列No2.抽象 敞开与虚境1 14 周六

潘吉成

一、虚境与造型

“虚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重要内核之一。艺术的虚境是相对实境来说的。艺术的实境可以理解为客观方面的景与物,而艺术的“虚境”可以理解为主观方面的情与意。是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的形而上的精神气息,是在艺术形式语言之上的联想或想象中的意境气息。“虚境”是超越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表层意义上的实像,进入到人的生命载体后所能体味的一个精神的审美境界。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庄子在《庚桑楚》篇说到:“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也。”艺术说到底就是表达情感精神,“虚境”是艺术想象的天地,艺术作品是通过形象等的联想与想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精神,引领欣赏者进入到一个审美和遐想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艺术的“虚境”。虚并不是虚无或不存在,它蕴含着丰富的间接形象,是一个能不断呈现出想象的艺术虚境。与实境相比,虚境是从表层进入到深层的精神感悟。其含义已经超越了表面的形象,上升为更为深远的艺术精神境界。“虚境”也是美学追求的“像外之相”、“弦外之音”、“景外之境”。艺术作品的“虚境”归根结底是作者心境的反映。“艺术的虚境不是‘现在时(实),她是情感精神的记忆,是未来希望的田野,是想象的天地。”因此鉴赏艺术首先也要以实悟虚,使我们进入“虚境”的精神世界。(图l、图2)然而,以往我们传统造型更多关注的是实像的“造型”。在造型艺术中,造“虚境”之型才是艺术追求的本质。关于“造型”,中国传统只说“构形”、“立形”、“写形”、“造形”,而不说“造型”,这个“造型”是沿用西方的概念。顾名思义这个“型”,是模型模子的意思,表达的是严谨的西方造型理念。实际上是带有很局限很狭窄的含义,也带有最多的形而下的客观元素,所以此“造型”是个固定僵化的概念,容易使实践教条化。西方这个“造型”缺少形而上的因素,缺少艺术情感色彩。而“形”更富有东方色彩意味和东方的“造形”理念(具有形状、形式、形态、形迹、情形、喜形于色等更广泛的含义及表现意味。)它带有更开放、更广泛、更自由的艺术与感情色彩。我们只有去掉西方“造型”说的束缚,才可见中国人之思想、东方之精神,才可见中国传统思维开放性之本色,才会进入到一个形而上的“虚境”之中。因此我们在对待造型问题时要多从形而上的艺术层面去分析、思考、追求。我们只有将主观与客观合二为一,才能进入到一个情景交融的精神境界,真正做到造“虚境”之型(即创造“虚境”之形)。我们要培养这样一种形而上之“形”的开放性认识,这才是艺术的“形”而非客观规矩的“型”。因此我们要“造形”不要“造型”,即造形艺术的核心是造“虚境”之形,虚的意义与价值在人文层面、精神气息层面上。(图3、图4)

二、虚境与技艺

具有审美价值的“画”和不具有审美价值的“图”,虽均属视觉文化,但性质不同,画为艺,图为技。虚为艺,实为技。实因虚而贵,技因艺而立。艺术涉虚入空,虚就是创造,实就是载体,是灵与肉、生与死的关系。要以艺带技,不要单纯求技。艺术在虚不在实。要以虚带实,不要有实无虚。艺术不是对现实的模拟,艺术是另一个世界的“虚境”。正如包豪斯的代表人物之一保罗·克利所说:“绘画是让不可见的东西变为可见。”约翰·伯格曾将绘画定义为“制作当下所不能看见的”。爱因斯坦也有名言“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知识是实象,想象是虚境,“虚境”是一种有用而无利,实是看得见的利,虚是看不见的用。老子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轴套,器皿,房子因虚空而有其用)”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表述了虚的重要性,艺术的道理亦同。艺术本源于虚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克隆复制粘贴客观自然,“误实”不是艺术之路(不能一味地追求写实),因此要避免教条与模式,避免千篇一律。为了避免形而下,首要判别的是“务虚”而非“误实”。“务虚”实为悟道,老子《道德经》说:“大道虚怀若谷,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虚的无穷尽)。”艺术正是追寻这无中之有,虚中之实。实是从虚中来,而非实从实中来。以往我们的误区在于追求实的过多,因此艺术创作要从“误实”转到“务虚”上来。实为具象,虚为抽象。实是过去,虚是未来,只有“虚”中才可能会有新的艺术产生,正是因为“虚”才有各种可能性,因此艺术家需要从艺术之外获取养料而带入艺术领域。道理挺简单,因为本身有的东西就有了,不需要你再带入,本身没有的东西是大于实这个领域的,它是需要你带入的。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呢?一定是从这个领域之外的一些领域和领域之间的地带。这是个虚空的地带,艺从虚境中来,也只有虚才会带来艺术的多元化,艺术才会异彩纷呈。那么“虚”又是什么呢?虚是一种艺术感受力,是文化,是诗,是音乐。诗与音乐是最接近“虚境”的,对虚的体悟就是对道的体悟。它是想象的,是精神的,是形而上的,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以言传的境界。因此,我们要在追寻艺的基础上深化技,达到艺与技、虚与实的合一。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虚空而流动的艺术空间,就像硬盘一样,如果你把磁盘填满就会死机,就不可能产生精神产品。我们要更多地在“虚”的精神层面去悟道,因为宇宙间的许多现象是肉眼所触及不到的虚境世界(诸如气息、信息、精神、能量、音乐、气味、大小之边际、时间空间也都是看不见的)。所以说“务虚”是艺之本。罗斯科的绘画追求虚无的宗教精神,让看不见的精神再现于“虚境”中。(图5、图6)。艺术的本体不在于抽象或具象,达·芬奇、委拉斯开兹等的作品虽然是写实的,但表达的气息仍然是抽象的精神(以实表虚),最终仍是落在“虚”的精神上(图7至图10)。以心体道,因为心相是全悉的,只有当外在与内在产生精神联系时,作品才会升华为艺术。朱光潜先生在论无言之美时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世间有许多理想,也应该留着不实现。因为实现以后,跟着“我知道了!”的快慰便是“原来不过如此!”的失望。(虚境的美好)我说:“世间啊!实有限,虚无限,时间无限,空间无限,想象无限,艺术精神无限,虚境无限……

“虚境”是艺术想象之天地。艺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的时间与空间,这是艺术的空间是想象的田野,创新难,追求精神虚境更难。我们从大师作品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艺术的虚境以及精神上的深刻性。例如:伦伯朗作品中形色间那浓郁浑厚的形体与空间气息以及质朴的精神气息。马约尔造型的单纯凝重,积厚的生命力使我们沐浴着作品散发的艺术精神气息。这些都是形而上的生命气息与诗性的“虚境”。这是在普通作品里难以给予我们的精神信息。大师作品中带给我们的生命气息与精神信息即是“虚境”(图11、图12)。庄子在《人间世》中提出“虚室生白”,影响了陆机、宗炳、刘勰等一大批艺术家。“虚室生白”是对“虚境”的最好理解。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使人感到自然而亲切的原因在于画后面精神的虚境。好音乐打动人的灵魂,余韵悠悠。好诗也具有文字之外的意境诗境。好的视觉作品同样要能够带给我们画面实中寓虚的意境,尤如好诗与音乐创造出的自然亲和的精神审美意境(此谓之“虚境”),这是一个艺术的精神世界。

三、虚境与整体

整体的核心价值不在于画面形式上的黑白灰,也不在于形式构成上的琐碎成概括。整体的本质含意是形式后面抽象的精神(精神是虚境)。因此,整体即是作品内在的抽象精神。抽象就是“抽去实,抽取虚”,就是去表存里,去伪存真。抽象的实质是务虚,就是舍弃细节,简之入微,洗尽尘渣,独存精神。老子讲:“少则得,多则惑。”自然之道亦犹树也,愈多愈远其根,愈少愈近其本(王弼语)。抽象就是根,抽象就是本,抽象就是根本。抽象就是“精神生命”(抽象是生命,具象是肉体)。抽象是“虚”,抽象就是“道”,就是形而上的精神。《易经》说“形而上谓之道”,即是抽去外在的非本质的现象,抽取内在的本质的精神。这是一种精神的虚境,是一种精神形式因素。(图13、图14)对抽象的认识停留在形式上的点线面以及几何形体上,是浅层的非本质的认知(因为点线面以及几何形体仍然是具象之形)。抽象在本质上是一种“虚”。虚无的“道”、“精神”是最接近“抽象”这一概念的,因此艺术的“虚境”也是对抽象概念最本质的诠释。有些画在形式构成上可能是散的,但因画后有精神的支撑所以依然具有整体性(即我们常说的形散而神不散)。而有些画表面形式构成上是整的,但由于画后没有精神的依托,表象整体,但内在支离破碎(即我们常说的貌合神离)。因此艺术作品中整体的核心价值在于作品形式后面的精神境界。“虚境”是艺术想象之天地,艺术世界的最高形式总是充满着神秘色彩,艺术的核心价值总是体现在精神的虚境中,所以整体意义在于画后面的虚境中体现的意象,是以形表神,是形散而神不散。(图15至图l7)艺术的整体意义在虚,不在实,艺术整体的审美在虚境中,在画外的精神支撑。正如画史之祖唐代张彦远所说:“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于俗人道也。”真正的艺术不在于具有形而下的思想,而在于具有形而上的精神。它是情感的释怀与升华,是一个情感精神世界的“虚境”,是一种精神上的审美。因此考核艺术作品整体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形式上的琐碎与否,而在于“虚境”中精神之有无,艺术是一个务虚的精神世界……

当代社会大环境的浅层与浮躁,形成了以求表象的“深入”为能事的艺术误区。当代艺术也多以求实求利为快,从而丧失了精神上的“深刻”性,自然也就失去了艺术精神世界的“虚境”。西汉《淮南子》书中有“谨毛而失貌”之说,此“貌”指的就是虚境中的精神面貌与精神气息,就是整体的本质含义。艺术要回归本体,艺术要追求精神上的“深刻”摒弃表象上的“深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接近艺术,才会走进艺术的精神世界。其实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在“虚”,“虚境”中存在的美好最多,那里才是人类真正的精神家园。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