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若干思考

来源:艺术研究 2018年04月17日 19:01

学习美声唱法如何唱好中国歌专题演唱与研讨会

王素娟

摘 要:美声唱法因其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而被很多人去学习,它是在声乐演唱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演唱类型,但是我国也有很多优秀的歌曲需要被继承和发扬。所以如何运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歌曲就变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篇文章笔者将会介绍怎样运用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歌曲,希望可以为以后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性的基础。

关键词:借鉴 美声唱法 中国歌曲

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它已经被公认是最科学的演唱方法之一了。所以利用好美声唱法进行演唱一般是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结果的。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的音乐界学者也开始纷纷的借鉴美声的唱法,但是一部分人还是很难拿捏好这中间的一个度,所以在当前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的,需要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 中国歌曲概述

1.中国歌曲分类

对于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说,中国歌曲的演唱也似乎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事情,但是想要把歌曲唱好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中国歌曲从历史和具体的类别划分为:传统戏曲和民间歌曲。前者是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逐渐的形成和完善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而后者则包括当前仍然流行的一些民谣、儿歌等,还有独具特色的“信天游”、“爬山歌”等。

这两种唱法都凝聚了我们传统的中华文化,所以是需要我们继续的发扬的。而中国的民歌也吸引了一大批的观众,很多人喜欢民歌也就是因为它的歌唱的语言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很相似。正是由于这厚重的民族性,才使得民歌的表现力更加的丰富,也有了更强的适应能力。

2.中国歌曲发展进程

到了近代以后,中国的声乐艺术就开始作为一种比较独立的形式了,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初期,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也开始开设相关的声乐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开设也成为了西欧音乐被中国人认识的一个途径。同时,由于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音乐领域也出现了大量的采用民歌等民间形式的音调进行创作等。在解放战争时期又出现了很多和新生活新思想相关的作品。也正是因为时代背景的不断发生变化,才给歌曲赋予了具体的实际内容。

二、 美声唱法相关论述

1.美声唱法简介

美声唱法源于西欧的专业古典音乐传统唱法之中,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才慢慢地开始形成了这种唱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声唱法开始得到发展和不断的完善,并在当今社会得到很多人的喜欢。它的外文名字是Bel Canto,其实汉语意思就是“美妙的声音”。这也就形象的说明了美声的唱法是要求很高的,这种高要求涵盖了歌唱的内容、演唱者的表现等多个方面的。

2.美声唱法的科学性表现

一提到美声唱法,大多数声乐表演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其科学性,它的科学性自然是和它严格的训练体系是分不开的。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统一的音质要求。由于语音的特殊性,很多的单词都是以元音结尾的,而且那些元音也没有什么被弱化的现象。在发音的时候就需要保持吸气的状态,让自己的喉位一直保持在比较低的位置,演唱的时候就可以让自己的声音上下贯通从而显得更加的结实。

其次,科学的呼吸方法。在演唱过程中,呼吸的调节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就掌握了歌唱的艺术。在美声唱法中,它要求使用的气息是均匀流畅的,对于整个呼吸的过程都是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分析的,而且分析的特别的细致,这些对于声乐学习者建立起良好的呼吸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美声唱法遵循人声发声规律。在美声唱法中它是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的过程的,在训练中要采取最科学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去减少歌唱对于歌手声带的伤害,以此来延长声带的寿命。

三、借鉴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借鉴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存在的问题

鉴于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和中国歌曲需要更好的发展,很多声乐艺术家提出了要借鉴美声的唱法来演唱中国的歌曲,这些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作为中国人,不管是学习什么唱法的都是应该要把中国歌给唱好的。所以说将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内容和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固然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正是这两者结合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的:

(1)有关“咬字”

中国的歌曲一般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而美声唱法和意大利语言的特点又是密切相关的,意大利语言的发音连带性很强,和中国汉字的要求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它追求的是高位置和共鸣腔体的应用,这些对于意大利语言的发音很容易,对于汉语来说可就很难了。所以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歌曲的时候,有人会觉得清晰的发音会影响美声的质量。很多人在用美声演唱中国作品时就存在着咬字太死的问题,这样就使得整体形象和美声唱法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差距。

(2)审美原则存在差异

所谓的审美原则存在差异其实就是美声唱法的那些审美原则和中国歌曲作品的民族性结合方面的问题。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很多人都知道它讲究的是演唱的艺术和技巧,因此这些东西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它一般不会被歌词的语言规律或者是节奏所限制的。很多人在掌握了美声唱法之后,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当他们在演唱中国歌曲的时候,就无形中忽视掉了作品的本土性和民族性,过分的重视声音和技巧,反倒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3)共鸣状态不一致

想要利用好共鸣,那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得用的比较自然,二是要适当的把握它的分寸。因为每个时代、每种类别的背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它的风格和形式也不会是完全一致的。共鸣状态的选择也应该结合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去选择,当然在共鸣选择的时候是一定要符合我们对于语言情感的需要的,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把握好度的原则。

2.借鉴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具体方法

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之下,美声唱法已经成为各大声乐院校的基础的教学内容了,所以说对于中国的各个音乐院校来说,将美声的唱法和中国的歌曲演唱实际情况更好的结合起来就是现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但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以下的几项措施能够切实的借鉴美声的唱法来更好的去演绎中国的歌曲。

(1)格外注重发声

对于大部分的歌唱家来说,他们几乎不会特别看重唱歌时候的发生和吐字技巧的,所以他们一般也都会忽略掉了咬字发声对于歌唱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注意,所以他们在咬字发音的问题方面产生了不少的问题。我们知道美声唱法其实最早是源于意大利语言的,而意大利语言和汉语又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在意大利语言中,由于很多音节都是由相应的元音构成的,而元音在一定的情况下又是可以不发音的,这就使得美声演唱在很多歌词中不发音。汉语则是完全的相反,它是注重音节的完整性,这两者在本质上就形成了一定的区别了。

我们看到了汉语和意大利语之间的差别,那么就应该能够在利用美声演绎中国歌曲的时候,可以避开这些问题了。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字正,对于咬字必须要清晰,发音也必须得准确,只有这样听众才可以知道演唱家到底唱的是什么内容,然后才能进一步的领会歌曲中的意思。我们不能够为了单纯的去利用美声技巧,而丢掉了最重要的东西,这样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不能只是为了追求发音清晰就去简化一些汉字的发音,那样就算是把歌曲唱出来也会显得不伦不类,观众们也根本就不能明白我们到底唱了什么,歌词又是写了什么。所以还是要遵循中国歌曲的演唱风格的,一定要注重发音和咬字。

(2)注意声音的运用

对于不同的歌曲要选择不同种类的音色,这似乎是已经被规定好了的。因为不同种类的歌曲它们的风格也是千差万别的。当我们要演唱西方的那种歌剧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要选择比较具有技巧性的歌唱方法,比如要讲究共鸣的运用。但是当我们要表演中国传统的民歌时,那就需要一种比较细腻的声音了,从细腻的声音里来体会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现阶段,对于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是要求演唱者的声音要结合中国的特色的。因为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本身就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的,我们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也是一定要考虑到这些文化差异的,可能外国人喜欢的那种演唱风格,我们中国人并不会喜欢呢,所以一定要考虑周全,利用好这些文化元素,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加的有中国的特色。同时,还要在借鉴美声唱法的时候明白什么样的声音适合什么样的歌曲。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声音特点,再结合美声唱法把中国歌曲演唱好。

(3)牢记中国特色

我们一提到中国歌曲,用最合适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韵味。在中国好像很多的方面都是要讲解韵味的,这种韵味似乎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这种感觉有了,就会让人感觉特别的舒服。但是韵味其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就算是中国歌曲也会有很小的分支,有不同类型的歌曲的。对于这些不同种类的歌曲,我们是要具体的分析它到底是适用于那种韵味,一定要准确,不然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当我们在用美声唱法唱中国歌曲的时候做到了吐字发音,也做好了共鸣技术,但是就是缺少了中国韵味,这样的歌曲依然不会是成功的,作为中国听众也不会喜欢的。所以我们在做好最基础的事情之后,一定要深层的剖析歌曲,分析它的内容,明白它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然后在演唱的时候把这样的感情传递给观众。

当我们在演唱江南的小调时,那就一定要有委婉,优美的韵味;在演唱北方的歌曲时,那就一定要有豪迈、粗犷的韵味,这些韵味不能缺少,更不能混乱,只有牢牢的把握住了这些,才能在借鉴美声唱法演绎中国歌曲时候做得更好。

结语

美声唱法因其科学性被很多演唱者所学习,对于那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歌曲来说,如果想要更好的继续发展,那就需要借鉴一定的科学性唱法。很多演唱者也在借鉴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方面不断的努力,虽然当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只要采取合适的办法去解决,未来一定会发展的更好的。

参考文献:

[1]罗中一.从我国30多年美声唱法研究文献看声乐教学理论之构建[D].上海音乐学院,2014.

[2]张建华.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

[3]孙志贤.借鉴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几点思考[J]. 四川戏剧,2011,03:116-117.

[4]魁丽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其发展趋势[D].西北民族大学,2011.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