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风格差异(知闻)

来源:人民网 2018年05月15日 06:02

图 1: 黄花梨如意卷草纹圈椅

图 2: 紫檀嵌粉彩四季花鸟图瓷片椅

故宫博物院现存明清家具 6000 余件 , 是世界上收藏明清宫廷家具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今年 5 月 18 日 , 故宫博物院南大库清代宫廷家具馆将正式对外开放 , 大批珍贵家具将与观众见面。本版特约故宫博物院家具专家宋永吉撰文 , 介绍明清家具风格特点。

——编者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 每个时代的家具都有不同的特点 , 都能反映出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趋向。由于明代以前家具多为柴木质地 , 很难保存下来 , 我们只能从墓穴出土的文物和壁画、书画中的家具图象 , 对古代家具的发展了解大概。

今天我们看到的多是明清时期的家具 , 这首先得益于明代统治者对家具材料的要求。明永乐三年 ( 1405 ) 至宣德八年 ( 1443 ) 的 28 年间 , 郑和曾七次远渡海外。他把中国产的瓷器、丝绸、农作物等带往海外 , 将香料、宝石、珍贵木材等采购回来。这些木材为制作优质家具提供了合适的材料。

明式家具是科学的、艺术的、人性化的家具 , 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继明式家具之后 , 又出现了清式家具。从清初到清中期的近百年间 , 是明式家具向清式家具过渡的时期 , 即明式与清式并存的时期。

满清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 , 统治天下必须掌握汉族文化。所以当他们在关外时 , 就不断地吸收汉文化的精髓。从康熙时期的家具来看 , 基本上延续了明代家具的式样。原有的木工作坊里都是师徒一脉相承 , 这也使得明式家具难有大的改动。

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区分 , 不以年代为界限 , 清代早期的许多家具也属于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特点是简约、明快、淳朴、线条流畅。而清式家具则具有威严、华丽、多用方料、装饰繁琐等特点。

以坐具为例。明式家具中常见的坐具有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灯挂椅、玫瑰椅、方凳、绣墩等。它们一般具有简洁明快、线条流畅、侧脚收分明显等特点。

如图 1 的黄花梨如意卷草纹圈椅 , 以三木相接成 "U" 字的圆形椅圈 , 顺势而下至扶手处向外翻卷。扶手与鹅脖夹角处 , 有云纹托角牙。靠背板是一块整料 , 它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曲线设计成 "S" 形。背板上浮雕如意卷草纹。座面四角攒边框 , 中间镶席心。面下为壸 ( k ǔ n ) 门式券口牙板。四腿带侧脚收分 , 之间有步步高管脚枨 ( ch é ng ) 。椅圈、靠背、券口牙子等 , 流线形的线条及整体的造型 , 都给人简洁而优美的感受。

清式家具常见的坐具有扶手椅、靠背椅、各式杌 ( w ù ) 凳等。它们一般棱角分明、修饰繁琐。

如图 2 的紫檀嵌粉彩四季花鸟图瓷片椅 , 靠背及扶手呈七屏风式 , 并镶有瘿木嵌粉彩四季花鸟图瓷片。搭脑高高凸起并向后翻卷成卷书式。座面下束腰为平直的瘿木。牙板中间有浮雕回纹的洼堂肚。四腿间枨子在同一平面上 , 并与腿子齐平 , 此为四面平管脚枨。方腿内翻回纹马蹄。此件为雍正时期器物 , 是明式与清式家具并存时期的清式家具。

通过对比可知 , 明式与清式家具的不同 ,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 首先是材质。明式家具多用黄花梨木、铁梨木、榉木等 , 而其它木种相对较少。清式家具多用紫檀木、红木 , 兼有大批的镶嵌家具。

其次是造型与种类的差异。明式家具的许多样式在清式家具中已失去踪影。如圆角柜是明式家具中常见的品种。它为软角 , 侧脚收分明显 , 腿子外圆内方 , 门子启闭多用门轴。而清式柜子多用方料 , 直上直下没有侧脚 , 柜顶四角采用硬角。清代制作的圆角柜 , 多为乾隆朝以前的作品 , 属于明式家具范畴。

另外 , 许多清式家具在制作过程中 , 糅合了皇帝的思想。先由皇帝指令做某种器物 , 经养心殿宫廷造办处画样 , 呈皇帝御览后提出更改意见 , 再由制作者做出小样 , 经皇帝钦定后制作。经过这样一系列程序 , 这件物品方可成型。

清式宫廷家具品质优良 , 运用了多种材质和多样化的工艺 , 并有皇帝参与制订 , 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 )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